淩妝,小字介眉,順祚十五年生人,正值十八芳華。
生於商戶之家,諸事紛雜,淩東城不識字,卻懂得培養子女。
淩妝的奶父生前本是一個流浪江湖的郎中,身無長物,唯留下兩背簍醫書藥典和幾屜子稀奇古怪的器具,到死也沒折騰明白,窮困潦倒一世而已,奶娘臨終前便送與她做個念想。
不料懂事以來,淩妝不愛琴棋書畫,不愛刺繡女紅,正兒八經沉迷其中,無師自通,極有天賦。再加上淩家開著大藥堂,她日日跑到堂上摸索那望聞問切,得幾個坐堂名醫的點撥之後,靈竅頓開,竟自悟了許多從所未聞的手段,頗治了些別個束手無策的病症。
淩東城頭腦活絡,經商運氣又好,一路發達,但生意做大了,遇到的麻煩事便不勝枚舉,加上他不識字,吃的虧不少,故此一直將長女作兒子教養,滿心指望早日成為左膀右臂。
淩妝於琴棋書畫、女紅廚藝上沒什麼天賦,不過是淩東城附庸風雅,略請人教過一二。
然而她讀得滿腹經綸,除了醉心醫道,尤愛鑽研大殷律法,又愛看野史雜書,百念紛雜,而這些另辟蹊徑的想法,也令她有別於大行其道的太平醫,遇到疑難雜症皆勇於出手,每救得一人性命,那歡喜自然是無法用言語形容,漸漸地,舉手投足間,氣韻獨特,與時下的閨閣女子大為不同。
未出閣時,淩妝不僅幫著母親料理家務,應酬往來,更時常幫父親出主意查賬目寫訟詞,她頭腦清晰,往往有出人意表的做派,很見實效,淩東城老懷大慰,********隻想招贅個女婿。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淩妝越大越出落得明豔動人,加上淩家富蓋江南的產業,閨中待嫁那幾年,官媒私媒踏破了淩府的門檻。
申家便是眾多求親中的一家,不同與別家的是,申家世代皇商,如今更掌著杭州織造的實職,門庭號稱絲澤府,在戶部皆能說得上話,且申三公子係大當家申武振原配夫人嫡出,貌比潘安,兩家有許多生意上的往來,在議親之前就已是通家之好。
人人都說淩妝與申三公子金童玉女,門當戶對,聽得多了,淩東城個大老粗自是飄飄然,回想自家人丁單薄,在杭城算得毫無根基,應酬往來的那些個官員,流水階地換,莫如與申家結成姻親,彼此也有個照拂,於是就答應了這門婚事。
婚後三年,頭一年新婚燕爾,申琳對嬌妻新鮮熱乎,奈何男子婚前婚後的做派總是大相庭徑,待淩妝發現申琳性子乖戾,且喜走馬鬥雞、抹牌鬥拳時,為時已晚。
她心氣高潔不肯屈就,申琳涎著臉哄了幾回不得,遂與狐朋狗友外頭去耍。杭城本多名妓,自有那豔骨風流的,詩詞出眾的,婉轉承歡的,耍得多了,對她便也淡了。
淩妝打心眼裏反感申琳的做派,更不軟語相待,每常去自家醫堂上忙碌,兩人日益隔膜。
婆母久不見她遇娠,漸漸多了些言語教訓,頗有些給老三納妾的意思。是以她在申家的日子過得也不算順風順水,好在她是正牌的少奶奶,又帶過來豐厚的陪嫁,倒也沒人敢明目張膽欺到頭上。
此次淩東城涉嫌違禁通海、強占民田、販賣朝廷禁賣品、囤積居奇、行賄數罪,全部家資被判籍沒。
淩夫人娘家在距杭城百裏外的鎮上,外祖父母年事已高,淩妝不敢隨意驚動,雖有舅舅姨母等也在杭城生活,但都是****小戶,如若有同案犯官家屬上門去鬧,總歸難以應付。
富貴時自然也有些淩氏族人到杭城投靠的,如今怕受牽連,早就攜帶財物逃回老家。因此淩妝不假思索帶了母弟與嬤嬤坐了馬車回轉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