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朝天子(1 / 2)

司禮監引讚按序引諸王臣子在環繞鬥場的位置上落座,親王郡王王妃太妃駙馬及中書、左右丞還得著一張玫瑰椅,其餘人便隻能在黃綾包裹的蒲團上席地而坐。

片刻,內侍宮娥魚貫而入,鬥場四周黃幔高展,倒如個大穹廬,天色雖然陰沉,竟半點不覺冷。

不多時,《朝天子》悠揚奏響,永紹帝攜後妃及皇子公主們駕臨。

群臣離座拜伏相迎。

永紹帝年方三十九,為王時低調木訥,時人謂之老實,王府中除了王妃,不過幾個叫不上名號的姬妾。

嫡長子即當今皇太子,次子姬妾所生,封為梧州郡王,梧州在黔,顯見不得寵,也沒人將他放在眼裏。三子乃中宮皇後所生,今年不過十二歲,已封梁王,底下尚有兩公主一皇子。

按大殷宗室規製,皇子公主們不用就藩,父皇駕崩後,兄弟登基,則必須在百日國喪滿離京就藩。

中宮夏皇後,乃趙王原配****昭德皇後的嫡親妹妹,故此朝野有人稱之為小夏後。當年****昭德皇後有“殊色冠絕天下”的美譽,小夏後自然長得不差,三十幾許年紀,看上去猶如二十出頭的少婦,明眸皓齒,儀態萬方,全套皇後冠服外,披肩領緣的水貂根根光華閃爍,貴氣淩人,頗有女王氣度。

她嫁與趙王後,一口氣生了五個孩子,可見寵遇極盛,前頭四個女兒,夭折了兩個,如今宜靜公主為長、東海公主為次,梁王是幺兒。

梁王生出了鮮卑與漢人混血的好看,小小少年容貌妍麗,幾可比美律王,夏後整日裏含著怕化,捧著怕摔,寶貝似眼珠子。

大凡皇後,必然難以容忍其他人的孩子登基,即使那人是姐姐的兒子。許多大臣暗中揣測,若非皇太子兵權如山,難以撼動,說不定會有好戲看……委實可惜。

永紹帝一改多年老實模樣,眉目間隱隱透出難以掩飾的睿智,眼中寒浸浸兩汪精光,修剪整齊的胡子襯得本已英挺的麵容莊嚴肅穆,叫人不敢逼視。

梁王、梧州郡王與東海公主、鬆陽公主在四張鳳椅上落座,有兩名戴妃冠的年輕女子位列其上,其中一個生得精致妍麗,不過十五六歲,還未脫少女稚氣,想是新封的麗妃董氏,另一個二十七八年紀,牽著一男一女兩個幼童,應是鮮卑貴族出身的淑妃穆氏,她靠山硬,且生了一對龍鳳胎,如今冒出頭來,算是夏皇後的勁敵。

宜靜公主並未現身,容毓祁略知其中原委,不由嗤笑。

太妃們比天子皇後略遲一步到,除原本的唐康太妃、蔡賢太妃外,另有順祚帝的陳昭嬪和李瑞嬪以及幾位長公主現身,臣下大禮參拜畢,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義執詔長聲朗誦:

“大殷曆世有十,踐祚凡一百九十三年,四海升平,百夷臣服,昔周唐千年之治,亦不如今者;先帝文成武功,欽若景運,遺詔以命;朕方登大寶,念皇考之深恩,思奉養頤親,化佐坤儀,令則早宣於蘭戺。禮隆巽命,徽音聿播於椒塗。爰考彝章,式崇顯號。”

眾人一聽,知道要冊封太妃,又離座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