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隨便停藥

人們總認為血脂就隻是指三酰甘油,其實血脂還包括膽固醇。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來說,膽固醇所起的作用更重要。膽固醇主要存在於低密度脂蛋白中,這類脂蛋白像河塘裏的淤泥,進入血管依附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狹窄或堵塞。更可怕的是,這些斑塊表麵的“纖維帽”會破裂,造成斑塊內容物與血液發生反應,在短時間形成血栓,使心髒上的大血管(冠狀動脈)突然阻塞,造成病人在毫無症狀的情況下突然死亡。

綜上所述,積極降低膽固醇是對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心肌梗死和腦卒中最關鍵和最根本的治療。

人們總以為降脂治療僅需一個療程,這種病還沒有多麼可怕,血脂降下來後就可以停藥了。其實,動脈粥樣硬化是長期形成的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這點就連有些醫護人員都沒有明確的認識。

當血脂降到接近期望水平,應適當減少用藥劑量,長期小量維持治療,而不是立即停藥。這是因為高脂血症除有外界原因,如飲食、運動等,還有自身代謝、遺傳等原因,它們在體內長期影響著血脂。例如膽固醇的產生主要是來自體內小腸、皮膚和肝髒(約80%),僅有20%是由食物提供的,所以體內代謝等因素非常重要。

不少患者在治療達標後,就停止了藥物治療,有的患者是斷斷續續的進行治療,這樣是不利於此症的治療的。與高血壓病的治療一樣,目前的降脂方法隻是治標,而不能治本。降低血脂雖不要求終身治療,但在降脂治療達到標準後,過早地停藥,血脂水平可以再度升高。在治療達標後,還應在醫生指導下製定一個長久的治療計劃,有效地長期控製血脂,使其維持在正常水平,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忌盲目進行降膽固醇治療

因為降脂藥物在肝髒代謝,因而可加重肝髒的損害。因此,活動性肝炎的病人不適合服用降膽固醇的藥物。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某一時期內停止服用降脂藥物對治療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的遠期效果的負麵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再加上膽固醇及其生物合成途徑的其他產物是胎兒發育不可缺少的成分,包括類固醇和細胞膜的合成。值得注意的是,他汀類降脂藥物在降低膽固醇生物合成的同時,就已經減少了膽固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其他產物,孕婦服用這類降低血脂藥物很可能損傷胎兒。因此,懷孕或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暫停服用,利遠遠大於弊。

降低血脂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是否經人乳分泌,目前還缺乏研究,尚無理論和證據予以充分證明。由於許多藥物經人乳分泌,而且降脂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從這一角度來說,哺乳期婦女還是不適合服用降脂藥物。

顯而易見的,並非所有的冠心病病人都適合進行降低膽固醇的治療。七旬的老年病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癡呆、晚期腦血管疾病或活動性惡性腫瘤的病人,采取降脂治療是有很大弊。

忌忽視高血壓

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密切相關。大量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經常並發脂質代謝異常,表現為膽固醇和三酰片油含量較正常人顯著增多,而高密度脂蛋白顯著降低。

另外,許多高脂血症也常合並有高血壓。目前已證實,高血壓病患者的血清脂質和脂蛋白代謝紊亂,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直接相關。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均屬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而且當兩者同時存在時,則冠心病的發病率將遠比存在一項者要高,顯示它們具有協同的作用。因此,積極防治高脂血症對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有重要的作用。

高血壓和高脂血症不僅都是導致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而且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兩者都較易發生於體形肥胖者,嗜好高脂、高鹽、高糖飲食或嗜好煙酒者,生活無規律、壓力大、精神緊張者,有高血壓或高脂血症家庭病史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還有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許多高血壓患者伴有脂質代謝紊亂,血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較正常人顯著增高。另一方麵,許多高脂血症也常合並高血壓,兩者呈因果關係,但什麼是原因,什麼是結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