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人生的必修課——人際交往(5)(1 / 3)

其實,我們有時候看到或是聽到的,隻是表麵的東西,而在每個人的背後,都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隻看到學子的金榜題名,而忽視了他們付出的艱辛;隻看到運動員頭戴桂冠的輝煌,而忽視了他們平日裏拋灑的汗水;隻看到成功者燦爛的笑臉,而忽視了他們一次又一次從失敗中爬起來的毅力;隻看到別人眼前享受的一切,而忽視了別人的智慧,能力和付出的努力…………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別人所做的,我們能做到嗎?別人付出的,我們能付出嗎?別人堅持的,我們能堅持嗎?別人能吃那樣的苦,受那樣的累,我們行嗎?

少一些比較,我們就少一份煩惱;多一些自賞,我們就多一份信心;少一些比較,我們就少一份浮躁;多一些自賞,我們就多一份快樂…………從克服與別人比較的習慣開始,努力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知識窗

建立成熟、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

良好的人際關係以適度的自我價值感為基礎,自我價值感來源於對自己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而存在有的固有價值的認識。是否具有適度的自我價值感直接影響到人際交往的模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利克·伯奈依據個體對自己和他人所采取的態度,提出了四種人際交往模式,其中三種關係模式不僅損壞我們人際之間的關係,更損害我們心理的健康,生活的質量,這三種模式如下:

1.“我不行——你行”的關係模式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自卑者與他人的交際關係模式。交往的一方深深地感到自己是無能和愚笨的。由於人在生命的初始是依賴於周圍的人而生存的,潛意識中形成了“我不行——你行”的心理模式。人的成長過程也就是逐漸克服這種心態的過程。有的同學由於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尚未完全擺脫兒時的這種心理行為模式,因而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和恐慌,最為極端的表現是社交恐懼症。

2.“我不行——你也不行”的關係模式

這種關係模式中,交往者一方自認為低能,同時也認為別人不比自己優越多少。既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別人,既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別人,既不會去愛他人也不能體驗和接受他人。

3.“我行——你不行”的關係模式

這種關係模式中,交往一方成了專橫跋扈,充滿著一種想象的優越感的人。常常表現為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總覺得自己對別人好而別人對自己不好,並為此感到憤憤不平,把人際交往失敗的原因都歸咎於他人。

那麼,什麼是成熟而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呢?如下:

4.“我行——你也行”的關係模式(成熟、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

“我行——你也行”這是一種成熟而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這種交往模式裏涵蓋了理性、理解、寬容、接納等美好品質。具有這種交往心態的人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愛自己也愛他人,能客觀地悅納自己和他人,正視現實,並努力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事物,善於發現自己、別人和外部世界的光明麵,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進取、和諧的精神狀態。

金點子

如何克服這種喜歡與別人比較的不好習慣呢?

1.注意它。我們經常沒有意識到這種比較的發生,我認為這是自然行為,這是由於有些行為是無意識的。所以解決辦法是注意它,有意識的留意這種思想出現時的意識變化。如果堅持一段時間注意這種意識的變化,那麼想不注意都不行了,也就容易實踐了。

2.管住自己。當你意識到自己在進行這種比較時,請自己停下來,告訴自己“停下來!”。不要責備自己或感覺不好,隻要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並溫和的轉移注意力就可以了,以對這種比較保持警惕。

3.珍惜擁有。一個更好的辦法是看看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總去想那些自己沒有的。經常提醒自己想那些自己確實擁有的東西,你喜歡的事物,出現在你生命中珍惜你的和值得你珍惜的人,生活所給予你的一切美好事物。想想你是多麼幸運的擁有了這一切,如果你能養成這種習慣,你的生活將越來越快樂。

4.學會與自己相處。總與別人比較的結局是:我不夠好,因為別人比我好;我不夠聰明,因為有人比我更聰明……因而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不要常常批判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一種責任,最重要的要有愛,愛自己,愛他人。學會愛自己的第一步,是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判自己,而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然後把它作為生的依據。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自己喜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