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方法】上方藥6味,共為細末,裝瓶備用。
【酒方來源】《衛生寶鑒》、《中藥大辭典》
黃芪防風酒
【藥物配比】黃芪60g蜀椒60g白術60g牛膝60g葛根60g防風90g炙甘草30g山萸肉30g製附子30g秦艽30g炮薑30g當歸30g製烏頭30g人參30g獨活10g肉桂30g白酒2L
【功能主治】除風止痛,活血通經。產後中風,半身不遂,言語不利,腰腿疼痛無力。
【用法用量】不拘時隨量飲之,以不醉為度。
【自製方法】以上16味,共為粗末,用自紗布袋盛之,置於淨器中,用白酒浸泡,封口。春夏3日,秋冬5日後開封,去掉藥袋,過濾後裝瓶備用。
【酒方來源】《普濟方》
寄生黑豆酒
【藥物配比】黑豆250g桑寄生200g黃酒1.5L
【功能主治】解痙止痛。產後中風,腰背疼痛,口噤。
【用法用量】不拘時候,每次溫飲15—20ml。
【自製方法】先將桑寄生搗為粗末,置於淨器中,用黃酒浸泡;再將黑豆炒香,趁熱投入酒中,封口,5日後開啟,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酒方來源】《驗方集》
黑桂酒
【藥物配比】炒黑豆(去皮)30g肉桂30g當歸30g芍藥30g炮薑30g生地30g炙甘草20g炒蒲黃30g黃酒1.5L
【功能主治】調經,溫中,清除寒熱。產後氣血淤滯、身體腫滿,或瀉痢寒熱。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5—20ml,空心溫飲。
【自製方法】以上8味,共搗為細末,用自紗布袋盛之,置於淨器中,用黃酒浸泡7日,去掉藥袋,過濾備用。
【酒方來源】《聖濟總錄》
閉經
白鴿煮酒
【藥物配比】白鴿(去毛,洗淨,去腸)1隻血竭30g
【功能主治】幹血癆。
【用法用量】將鴿肉分2次食用。酒徐飲完。
【自製方法】將血竭納入白鴿肚中,用針線縫住,用好酒1L煮百沸令熟。取下待溫備用。
【酒方來源】清·《串雅內編》
通經酒
【藥物配比】牛膝1斤麻子仁(蒸)3斤土瓜3兩桃仁(熬、去皮尖雙仁)2L
【功能主治】通經,治療閉經。
【用法用量】每日1次,每次服5合,漸增至1L,多飲更佳。
【自製方法】上藥以酒一鬥5L漬5宿。
【酒方來源】唐·《千金翼方》
桂心通經酒
【藥物配比】火麻仁庵子牛膝(去指)射幹土瓜根桃仁(搗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窮底墨各2兩
【功能主治】婦人月經不通,無子。
【用法用量】溫服每次一小盞。
【自製方法】上藥剉細,以酒2L,浸3日。
【酒方來源】宋·《太平聖惠方》
桂心牡丹酒
——原名桂心酒
【藥物配比】桂心牡丹芍藥牛膝幹漆土瓜根牡蒙牡蒙:牡荊,或紫參之別稱。各4兩吳茱萸1L大黃3兩黃芩幹薑各2兩虻蟲200枚錏蟲蠐螬水蛭各70枚亂發灰細辛各1兩僵蠶50枚火麻仁灶突墨3L幹地黃6兩虎杖根鱉甲各5兩蔫子2L
【功能主治】月經不通,結成瘕瘕。
【用法用量】初服2合,每日2次,加至每次三四合。
【自製方法】上24味,切細,以酒4鬥分2甕,浸7日,並為1甕,攪勻,再分作2甕。
【酒方來源】唐·《千金要方》
常春酒
【藥物配比】常春果200g枸杞子200g
【功能主治】贏瘦虛弱,腹中冷痛,婦女經閉。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空腹飲一二杯。
【自製方法】上2味,搗碎裂,盛於瓶中,用好酒1500ml浸泡7日開取。
【酒方來源】《藥酒驗方選》
痛經
山楂酒
【藥物配比】山楂白酒
【功能主治】勞動過度,身痛,疲倦,婦女痛經等。並可幫助消化,降血脂。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20ml。最後所剩的山楂可拌白糖食用。
【自製方法】幹山楂洗淨,去核,放入500g裝的細口瓶內約半瓶,再添加60度白酒至滿瓶(約300ml)密封瓶口,每日振搖1次,1周後可飲用。邊用邊添加白酒(約200ml)。
【酒方來源】《藥膳食譜集錦》
歸芪酒
【藥物配比】當歸黃芪各150g紅棗100g酒500ml
【功能主治】痛經。
【用法用量】每飲10ml,1日3次,7日為1療程,行經前5日始服。
【自製方法】當歸、黃芪洗淨,切片,加紅棗100g置絹袋內,投入盛酒容器,加蓋密封。
【酒方來源】《中國食療學》
胡椒酒
【藥物配比】白胡椒1g白酒一盅
【功能主治】溫中止痛。適用於痛經,脾胃虛寒的腹痛吐清水等症。
【用法用量】燙熱白酒衝服。
【宜忌】陰虛火旺者忌用。
【酒方來源】《中國食療學》
胡桃酒
【藥物配比】胡桃殼500g黃酒1000ml紅糖250g
【功能主治】痛經、小腸氣、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每飲10ml,一日兩次。
【自製方法】胡桃殼敲碎,置容器內,倒入黃酒,加蓋密封2—3旬後,濾取酒漿,複加紅糖,煮沸(一沸即可)溶化,裝瓶備用。
【宜忌】痛經者,行經前五日開始服。
【酒方來源】明·《普濟方》;《中國食療學》
香附根酒
【藥物配比】香附根60g白酒250ml
【功能主治】理氣解鬱,調經止痛,適用於痛經之症。
【用法用量】不拘時候。頻頻飲之。
【自製方法】將香附根洗淨切碎,用水,白酒各250ml,浸泡3—5日,去渣。
【酒方來源】《藥酒驗方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