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耳聾,產後腰背反折,四肢不遂,男子一切風。
【用法用量】分3次溫服,厚衣蓋取汗。
【自製方法】上2味,先炒大豆聲絕,入雞屎白,取酒3L,沃之,良久去渣。
【酒方來源】宋·《聖濟總錄》、唐·《千金要方》
蒼耳愈聾酒
——原名“蒼耳酒”
【藥物配比】蒼耳(淨揀)防風(去杈)惡實(炒)各3兩獨活(去蘆頭)木通各3(2)兩生地黃(洗)3兩人參1(3)兩薏苡仁3(2)兩黃芪3兩桂(去粗皮)15兩白茯苓(去黑皮)25兩
【功能主治】治腎間風熱、骨痛耳聾,及腎中實邪。
【用法用量】空腹飲服,初服每次一盞,每日二次,以後量性加至二三盞。
【自製方法】上藥切細,用酒1鬥,浸7宿。
【酒方來源】宋·《聖濟總錄》
牡荊愈聾酒
【藥物配比】牡荊子2L
【功能主治】耳聾。
【用法用量】任性服盡。
【自製方法】上藥切碎,酒3L。
【酒方來源】唐·《千金要方》
〔附〕《本草綱目》用牡荊子(炒熱)05斤,入酒1盞,煎1沸,熱服,治療小腸疝氣。
磁石山萸酒方
——原名“磁石浸酒”
【藥物配比】磁石(搗碎,水淘去赤汁)5兩山茱萸2兩木通1兩防風(去蘆頭)1兩薯蕷1兩菖蒲1兩遠誌(去心)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蔓荊子1兩甘菊花1兩細辛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幹薑(炮裂,製)1兩白茯苓1兩熟幹地黃3兩
【功能主治】治風邪入腦,或入於耳,久而不散,纏絡壅塞,不能宣利,使人耳中倥倥鬧,耳聾不聞人語聲,或作眩暈。
【用法用量】每日適量飲服,以瘥為度。
【自製方法】上藥細剉拌和,用生絹袋盛,以酒3鬥浸,經7日即可。
【酒方來源】宋·《太平聖惠方》
泡酒方
【藥物配比】鮮石菖蒲20g鮮木瓜20g桑寄生30g小茴香10g九月菊20g
【功能主治】眩暈,耳鳴,陽虛惡風,消化不良,行走無力。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溫飲一小盅。
【自製方法】上5味,用紗袋儲,懸於淨器中,用燒酒1.5L浸之,經7日取用。
【酒方來源】《藥酒驗方選》
黃連滴耳酒
——原名“黃連酒”
【藥物配比】雅川連9g冰片0.5g高粱酒100ml
【功能主治】化膿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按常規滴入少許雙氧水清洗並擦幹耳道後,用已消毒的塑料眼藥瓶吸藥液滴入耳道,每日2次,每次一二滴。
【自製方法】將原藥揀淨雜質裝入瓶內,然後加入高粱酒浸泡7日,過濾後再加入冰片即可使用。
【宜忌】本法用於單純性中耳炎,一般連續用藥3—5日即見效,用藥後一般無不良反應,個別患兒稍有刺激感,但片刻即消失。
【酒方來源】《雲南中醫雜誌》
馬錢冰片酒
【藥物配比】馬錢子5隻冰片0.3g50度白酒100ml
【功能主治】清熱散鬱火,芳香通諸竅,消腫止痛,防腐生肌,治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用時將患耳膿液拭淨,滴入2—4滴,每日2次,一般用5—7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