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方法】將桃皮煎汁,秫米蒸煮熟後瀝幹,曲研細粉;然後將3者共入缸中,攪拌勻,封口,置保溫處;14日後開取,去糟渣,儲瓶備用。
【酒方來源】《本草綱目》
豉酒
【藥物配比】豆豉200g黃酒1L
【功能主治】止汗除煩。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陰虛盜汗。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20ml,空腹溫飲。
【自製方法】將淡豆炒至微香,趁熱投入清酒中,浸泡3日,即可飲用。
【酒方來源】《本草綱目》
豬脂酒
【藥物配比】豬脂50g黃酒0.5L
【功能主治】通利二便。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食前溫服,未通再服。
【自製方法】將豬脂切細碎,備用;然後把黃酒微煮沸,投入豬脂,更煎1—2沸,候溫,分作2份。
【酒方來源】《聖濟總錄》
豬膽酒
【藥物配比】豬膽1個白酒0.05L
【功能主治】清熱利膽。黃疸。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15ml,空心溫飲。每日1劑,5日為1療程。
【自製方法】將豬膽汁兌入白酒中即成。
【酒方來源】《驗方新編》
活血行淤
川芎羌活酒
【藥物配比】川芎30g羌活(去蘆頭)30g莽草20g細辛30g甘草(炙)30g黑豆(炒)60g酒0.8L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熱毒風邪致口麵喁斜及偏風。
【用法用量】熱含漱,每日4—5次。咽亦無妨。
【自製方法J將藥粗搗碎,分作8份,每份用酒100ml煎取50ml。
【酒方來源】《普濟方》
甘草L麻酒
【藥物配比】炙甘草20gL麻20g沉香末20g麝香0.6g淡豆豉35g
【功能主治】消腫止痛。頭上腫毒,刺痛難忍。
【用法用量】每次用藥末15g,酒50ml同煎至八成,過濾去渣。早、晚飯前各飲1次。藥渣熱敷腫處。
【自製方法】以上5味,除麝香外,共搗為細末,過篩;然後與麝香拌勻,置於瓶中,密封,備用。
【酒方來源】《聖濟總錄》
絲瓜根酒
【藥物配比】絲瓜根1—3株酒1L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溫酒服5—6g絲瓜根末。或每溫飲20—30ml絲瓜根酒。每日2—3次。
【自製方法】將絲瓜根,燒存性,為末。或將絲瓜根,洗淨,置淨器中,入酒浸泡,密封,10日後開啟,濾過,裝瓶備用。
【酒方來源】《中藥大辭典》
白鴿煮酒
【藥物配比】白鴿一隻血竭30g白酒1L
【功能主治】活血行淤,滋補身體。肌體消瘦,肌膚粗糙,麵目黧黑,骨蒸潮熱,顴紅盜汗,婦女月經澀少,甚則閉經。
【用法用量】將鴿肉分2次食完,酒徐徐飲完。
【自製方法】將白鴿宰殺,去毛,洗淨,去腸;次將血竭納入白鴿肚中,用針縫住,用好酒煮百沸令熟。然後取下候溫備用。
【酒方來源】《串雅內編》
桃仁酒
【藥物配比】桃仁80g白酒0.25L
【功能主治】破血行淤,消腫止痛。腫毒疼痛,或遊走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0—20ml,空腹臨睡前飲用。
【自製方法】先將桃仁炒熱,乘熱搗如膏狀,分數次漸漸倒入酒中,研攪;然後過濾去渣,收瓶備用。
【酒方來源】《聖濟總錄》
桃花釀酒
【藥物配比】桃花300g糯米5g細曲400g
【功能主治】利水,活血。痰飲,積滯,水腫,二便不利,以及腰脊苦痛不遂。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25—50ml,空腹溫飲。中病即止。
【自製方法】三月初三取桃花,收花揀淨,以井華水煮;另將糯米蒸煮半熟,瀝半幹,備用;細曲研細粉,備用。將3者共入於缸內,用桃枝攪拌均勻,封口,置保溫處,21日後開封,壓榨去糟楂,澄清後裝瓶備用。
【宜忌】孕婦忌飲此酒。
【酒方來源】《千金方》
桃仁朱砂酒
【藥物配比】桃仁100g朱砂10g白酒0.5L
【功能主治】活血安神。筋脈攣急疼痛,麵色不華,血滯胸痹,心悸怔忡。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30ml。
【自製方法】桃仁用水泡後去皮尖,再用麥麩拌炒至微黃,然後研細;朱砂研細粉。先把桃仁與白酒置入沙鍋內,煮沸;待冷後過濾,去渣留液,再加入朱砂末,攪勻,裝瓶備用。
【宜忌】勿食羊肉,孕婦不宜用。
【酒方來源】《太平聖惠方》
止血
茄子酒
【藥物配比】大茄子(子多成熟者)3枚白酒0.75L
【功能主治】止血。久痔引起的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隨酒量空腹溫飲。
【自製方法】先將茄子1枚用濕紙包裹,置於灰火中,煨熟後取出,入瓷罐子內,乘熱用白酒750ml沃之,然後以蠟紙封口,3日後開封,去掉茄子,留酒備用。
另2枚茄子用同樣的方法加工,3枚為1療程。
【宜忌】茄性滑利,脾虛泄瀉,中焦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飲此酒。
【酒方來源】《聖濟總錄》
夏枯草酒
【藥物配比】夏枯草500g黃酒1L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肺結核咳血。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30ml,空腹溫飲。
【自製方法】將夏枯草切碎,加冷開水適量浸泡,再加黃酒1L,隔水蒸至無酒味時過濾,去渣備用。
【酒方來源】《藥酒與膏滋》
萱草根酒
【藥物配比】萱草根9g生薑3g黃酒0.05L
【功能主治】止血。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徐徐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