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內科疾病(9)(1 / 3)

炒蛇片:烏蛇1條,去皮、頭尾和內髒,洗淨切成薄片;將茶油放鍋內,燒至七成熱時,將蛇肉片倒入,反複翻炒,八成熟時,加入食鹽、紹酒、生薑、蔥、胡椒粉等適量。繼續翻炒至熟即成。

氣虛血瘀型:

歸參芍山藥豬腰:豬腰500克,剔去筋膜,洗淨,放在藥鍋內;黨參25克,當歸、赤芍、山藥各15克,裝放紗布袋內紮緊,放入藥鍋內,加清水適量,燉熟,撈出豬腰,切薄片,放盤中加醬油、一醋、薑絲、蒜末、芝麻油、味精等適量即成。

人參蓮肉湯:白人參10克,去心蓮子10枚,丹參25克,加水適量泡發,再加冰糖30克放入蒸鍋內,隔水蒸燉1小時。喝湯吃蓮肉,剩餘人參、丹參,次日再加蓮子如法蒸燉,服用人參,棄渣。連用3次。

陰虛陽亢型:

何首烏粥:製何首烏30克,放入砂鍋內,水煎,去渣留汁;再將粳米100克、紅棗3枚、冰糖少許放入鍋內,用文火熬熟即成。

天麻燉豬腦:天麻15克,浸泡後切薄片,豬腦1個,洗淨放入搪瓷盆內,加入薑片、蔥段、味精、食水適量,隔水燉熟即成。

[預防與調理]

控製血壓。

避免外界不良情況的刺激,保持樂觀精神。

生活有規律,適當運動,養成定期去醫院檢查的習慣,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預後]

取決於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有否合並症。輕型腦出血經治療可好轉甚至恢複:重症者死亡率高。

二、呼吸係統疾病

1.急性氣管炎一支氣管炎

[病因]

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稱為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其病因有多方麵:

感染。

造成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在機體氣管一支氣管防禦功能下降時,由病毒或細菌直接感染氣管一支氣管引起,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細菌蔓延播散而來。通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常見致病細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奴卡菌等。

過敏反應。

吸入的花粉、有機物粉塵、真菌孢子等,肺內移行的鉤蟲和蛔蟲的幼蟲或細菌蛋白質均可作為過敏原,導致氣管一支氣管的過敏性炎症。

物理和化學反應。

吸入粉塵、刺激性氣體,過冷空氣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氣、氯氣等煙霧可刺激氣管一支氣管黏膜而發病。

[症狀]

初起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鼻塞、噴嚏、咽痛咽癢、聲音嘶啞、頭痛、周身不適或肌肉疼痛、輕度畏寒、發熱等。主要表現為咳嗽和咳痰。開始時咳嗽不明顯或輕度刺激性咳嗽,無痰或少痰,1~2天後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由黏液轉為黏液膿性痰,偶見痰中帶血,可伴有氣促、胸骨後發緊的感覺。較重者呈陣發性咳嗽或終日咳嗽。

伴發支氣管痙攣時可有氣急和哮鳴。

本病通常呈自限性,體溫可在1周內恢複正常,但咳嗽有時延長數周方愈。若遷移不愈,可逐漸轉為慢性支氣管炎。

[檢查診斷]

寒冷季節或氣候突發時易於發病。

無慢性咳喘史。

x線檢查:無不正常,或有肺紋理略粗。

急發上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咯痰、痰量逐漸增多。聽診雙肺呼吸音粗糙,有幹性或濕性噦音,偶有哮鳴音。

實驗室檢查:病毒感染,血象無不正常。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輕度升高。

[西醫藥治療]

抗感染治療:口服:阿莫仙膠囊0.5克,1日3次,或交沙黴素0.4克,1日3次,或希刻勞0.5克,1日3次;肌注:青黴素160萬單位,1日2次,或克林黴素600毫克,1日2次。

止咳化痰:複方甘草合劑10毫升,1日3次,或咳必清25~50毫克,1日3次,或沐舒痰30毫克,1日3次。兼喘者,茶堿控釋片0.1克,1日2次,或舒喘靈2.4~4.8毫克,1日3次。

發熱者,給予APC或百服寧治療。

[中醫藥治療]

中醫治療時,根據症狀及脈象將本病分為幾種類型,然後進行辨證論治。

症見幹咳少痰,連聲作嗆,喉癢咽痛,唇鼻幹燥,口幹,或伴鼻塞,頭痛,惡寒發熱,且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時為風燥傷肺型。適宜用疏風清肺,潤燥止咳之法治療。

可參考方藥:桑葉10克、豆豉10克、杏仁10克、浙貝母10克、沙參15克、山梔子10克、玉竹15克、百部10克、黃芩10克、天花粉15克、蘆根30克。

症見幹咳,痰少黏稠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口幹咽燥,或午後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夜寐盜汗,且舌紅少苔,脈細數時為肺熱陰傷型。適宜用養陰清熱,潤肺止咳之法治療。

可參考方藥:沙參15克、麥冬15克、玉竹15克、天花粉15克、百合15克、桑葉10克、杏仁10克、桑白皮10克、蘆根30克、川貝粉6克(衝服)。

症見咳嗽聲重,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且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時為風寒襲肺型。適宜用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之法治療。

可參考方藥: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荊芥10克、紫菀10克、百部10克、牛蒡子10克、大青葉30克、黃芩10克。

症見咳嗽氣短聲粗,痰多色黃質黏,麵赤身熱,口幹欲飲,且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時為痰熱蘊肺型。適宜用清肺化痰,肅肺止咳之法治療。

可參考方藥:黃芩10克、桑自皮10克、知母10克、全瓜蔞30克、浙貝母10克、杏仁30克、橘紅10克、蘆根30克、魚腥草30克、膽南星10克、枳實10克、生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