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排除疾病有:乳糖耐受不良、憩室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膽道疾病、濫用瀉藥、寄生蟲病、彎曲杆菌性腸炎、變態反應性胃腸疾病及早期的潰瘍性或肉芽腫性結腸炎等。
[西醫藥治療]
通常治療:通常無須臥床休息。可參加適量的輕便勞動和工作。生活要有規律,參與適當的文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恢複神經功能。神經性厭食患者應住院治療。
鎮靜劑:為了穩定神經功能,保證睡眠,可適當選用,安定2.5~5毫克,每日3次;穀維素10~20毫克,每日3次;利眠寧10毫克,每日3次;氯丙嗪12.5毫克,每日3次;苯巴比妥15毫克,每日3次。
抗膽堿能製劑:用於緩解腸痙攣及腹痛。如顛茄8毫克,每日3次;普魯苯辛15毫克,每日3次;阿托品0.3毫克一次口服或阿托品0.5毫克肌注。腹瀉患者,可服易蒙停2~4毫克。
胃動力製劑:可有效地增強胃排空,抑製胃腸道逆蠕動。如胃複安10毫克,每日3次,飯前服;或胃複安10毫克肌注。嗎叮啉10毫克,每日3次。抗組織胺藥:具有止吐作用。如乘暈寧50~100毫克,每日3次。
[中醫藥治療]
中醫治療時,根據症狀及脈象將本病分為幾種類型,然後進行辨證論治。
心理性嘔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加減。神經性噯氣可用旋複代赭湯加減。腸易激綜合征可用痛瀉要方加減或附子理中丸合六神丸。針灸、理療有時可見效。
症見飲食稍多即作嘔吐,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胸脘痞悶,麵色少華,倦怠乏力,口淡無味,大便時溏時瀉,且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時為脾胃虛弱型。適宜用溫中健脾,調和胃腸之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參苓白術丸。
也可參考方藥: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砂仁6克、薏苡仁30克、陳皮10克、扁豆10克、山藥10克、幹薑6克、甘草6克。
症見脘脅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腹脹納呆,或嘔吐呃逆,善太息,且苔薄膩,脈弦時為肝氣鬱結型。適宜用疏肝理氣,解鬱和中之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舒肝丸。
也可參考方藥:柴胡10克、鬱金10克、香附10克、枳殼10克、川楝子10克、生白芍10克、川芎10克、丹參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
症見脘脅灼痛,嘈雜吞酸,口幹而苦,大便秘結,性急易怒,伴頭痛、目赤,且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時為氣鬱化火型。適宜用清肝瀉火,行氣解鬱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加味逍遙丸。
也可參考方藥:梔子10克、黃芩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柴胡10克、龍膽草10克、茯苓12克、枳殼10克、薄荷3克。
症見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悶脅痛,且舌苔白膩,脈弦滑時為痰氣交阻型。適宜用理氣化痰,降逆解鬱之法治療。
可參考方藥:半夏10克、厚樸10克、茯苓10克、紫蘇10克、生薑3片、香附10克、枳殼10克、佛手10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2克(先煎)。
[預防與調理]
醫生與家屬要做認真細致的思想工作,讓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質,起病的原因,解除患者的顧慮,樹立治愈的信心。
保持樂觀情緒,多與人溝通,創造良好的治病及養病環境,逐步調整脾胃功能,使之康複。
飲食有規律,吃宜消化、富於營養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瘦肉類、蛋類食品。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積極治療原發病,定期檢查。
[預後]
本病好轉後仍可複發。通常不會影響全身健康,嚴重營養不良呈惡病質的神經性厭食患者預後較差。
5.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非常常見,是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為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並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應激性潰瘍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通常指在數小時內的失血量超過1000毫升或循環血容量的20%。
[症狀]
有嘔血或/和黑便,在出血量較大或腸蠕動亢進時可排出暗紅色便。表現因出血量而有不同。
輕度,出血量100克/升;
中度,出血量500~1000毫升,有頭暈、冷汗,脈搏稍快,血壓稍有下降,血紅蛋白1000毫升,暈厥、冷汗,脈搏增快,甚至休克,血紅蛋白<60克/升。
[檢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即可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
臨床還可根據病史,選擇x線鋇餐造影、纖維胃鏡、B型超聲波等檢查,可進一步明確引起出血的原發病。
[西醫藥治療]
補充有效循環血量。
補充晶體液及膠體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宜慢滴,每日不超過1000毫升),臨床以先補膠體液為宜。
中度以上出血,根據病情需要適量輸血。
根據出血原因和性質選用止血藥物。
炎症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可用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200毫克,加小壺;法莫替丁20毫克,加小壺,每日2次),質子泵抑製劑(洛賽友20毫克,加小壺,每日1~2次)。
亦可用冰水加去甲腎上腺素洗胃。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用三腔管壓迫止血;同時以垂體後葉素10單位加小壺,再以10單位加入200~500毫升葡萄糖或糖鹽溶液中靜點,維持4~6小時,再重複,直至血止,高血壓病及冠心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