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網站裏的感情陷阱
封麵故事
作者:劉亞
良好的外貌條件、不俗的談吐舉止、筆挺的“空少”製服……初次見麵,朱浩就給韓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今年已經30歲的韓琳來說,從世紀佳緣網站認識的這個男人,似乎比以往的相親對象都要“靠譜”得多。
2014年5月,兩人迅速確立了戀愛關係,韓琳還懷了孕。期間,朱浩提出自己從航空公司離職創業,以草創的公司遇資金困難為由,陸續向韓琳借了25萬元。直到今年4月初,朱浩突然“失聯”讓韓琳醒悟,自己被騙了。4月22日,警方將朱浩抓捕歸案,發現朱浩不僅已婚,並且育有一子,還多次在世紀佳緣交友網站上以飛行員的身份搭訕年輕女性,並成功與4名女性確立戀愛關係,騙取她們共計30萬元錢財,還致使其中3人懷孕。
諸如朱浩這樣利用婚戀網站進行詐騙的案件早已屢見不鮮。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蔣家棣告訴《方圓》記者,在這些利用婚戀網站進行詐騙案中,有的案子盡管隻有一個犯罪嫌疑人,但是卻有很多被害人,涉案金額甚至達到上千萬元。
“僅我辦理的此類案件就有四五起,而且幾乎都是通過百合網、世紀佳緣網等知名婚戀交友網站結識被害人,詐騙金額從幾萬元到四五十萬元不等,涉案人數十餘人。”北京市石景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於廣說。
魚龍混雜的婚戀網站
“百合網實名製,認認真真談戀愛”、“世紀佳緣勇敢愛,幫助1400萬人找到另一半”,婚戀網站的廣告遍布大街小巷,網絡婚戀交友成為了一種新潮流。
為何越來越多人會選擇這種虛擬平台來戀愛交友呢?根據今年1月11日百合網發布的《2014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單身人士在談到自己單身原因都歸結為“圈子太窄,合適的人太少”。“盡管隨著精英教育的不斷普及化,青年男女擁有較高的知識層次,為追求學業和事業,加之進入社會後交際麵狹窄等原因,導致單身人數增多,但30歲前順利完婚是幾乎所有青年男女的希望。”婚戀心理專家薑乾金認為,現代社會中,青年男女生活節奏緊張忙碌,三點一線的生活使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同事和客戶。婚戀網站毫無疑問成為集中了海量單身男女的“資源庫”。
通過百合網、珍愛網、世紀佳緣等網站相親並走入婚姻殿堂的並不少見。在百合網上相親成功並結婚的北京白領賀潔告訴《方圓》記者,婚戀網站的好處在於可以先通過網上聊天來了解對方,覺得合適了再線下見麵,可以避免麵對麵直接相親的尷尬場麵。當然,剛開始她對婚戀網站也有一定的擔心,比如對方是不是騙子或者壞人,但看到百合網號稱實名製,對會員身份都做過審核的情況後,她覺得還是比較靠譜的。
調查報告同時顯示,婚戀網服務在近兩年發展迅速,而且4成以上的單身人士表示曾經花錢通過婚戀網或者婚介機構來找對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花錢通過婚戀網或者婚介機構找對象的比例呈逐漸上升趨勢。然而,單身經濟催生的不隻是婚戀網站的付費服務,還有騙子們的“生意”。在成千上萬家婚戀網站中,除了號稱“婚戀網站三巨頭”的百合網、珍愛網與世紀佳緣網,還有數不清的小型網站。在這些魚龍混雜的婚戀網站平台上,像朱浩這樣的騙子們往往利用網站的虛擬性,給自己包裝一個華麗的虛假身份,比如租住他人高檔房屋謊稱是自己的房子、使用虛假照片炫富,最後利用了對方急於成家的心態,以婚戀交友為前提,編造各種理由對被害人進行詐騙。
在於廣看來,與麵對麵相親進行婚戀詐騙相比,婚戀網站上詐騙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婚戀網站作為一個虛擬的平台,雖然要求實名注冊,但實踐中反而會讓人放鬆警惕,因為騙子的注冊信息往往難辨真假。而且急於結婚的注冊者相當於把自己廣而告知。比如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大齡女青年,在注冊後可能有很多人來跟你聯係、要電話,客觀上她就成了潛在的詐騙對象。就自己辦理的此類案件而言,通過知名婚戀網結識對方的占絕大多數。
騙子最愛裝高管和公務員
雖然很多婚戀網站號稱實名注冊,但這擋不住混跡於婚戀網站的詐騙犯虛構的“假身份”。在常見的詐騙手段中,詐騙犯一般會事先打造好身份,用網絡上的帥哥美女圖片做頭像,然後“廣撒網”,在各大婚戀網站上進行注冊。有的騙子從姓名、年齡、學曆、工作到婚姻狀況都是編造,並繞開實名認證,隻免費注冊成為網站會員;有的則利用別人的真實身份證或者偽造身份證件,成為實名認證用戶,甚至還願意“下本”,通過繳納會員費成為高端用戶,騙取他人信任。
但無論是哪種套路,騙子們呈現在被害人麵前的身份,都是光鮮亮麗的。比如現實生活中的33歲的趙海本是江蘇秦淮的一名無業人士,在網上搖身一變就成了有車有房、年薪豐厚的銀行高管,打著尋求終身伴侶的旗號,在婚戀網站上尋覓大齡女性作為詐騙對象。在2010年至2012年這兩年時間裏,他先後與10多名女性交往並發生親密關係,以創業、資金周轉不靈為借口詐騙20餘萬元。
在蔣家棣看來,嫌疑人對於身份的選擇往往是“對症下藥”。比如針對30歲左右的未婚女性,他們多會以企業高管等頗為“顯赫”的身份出現,讓對方覺得自己事業成功、經濟實力強;而對於離異的中年女性而言,他們則會選擇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等作為自己的身份,讓對方感覺到踏實、穩定、可靠。之所以大齡單身女性正在成為許多犯罪嫌疑人“攻堅”的對象,是因為她們情感需求更加迫切,也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
此外,為了讓這個身份更完美和真實,騙子們還會在QQ、微信和微博等網絡平台上發照片、文章進行“鞏固”。比如在世紀佳緣上偽裝成飛行員的朱浩,就曾購買飛行員製服拍照,將圖片發布在QQ和微信裏,還時不時配上文字表明自己飛行員的身份。
陳陽本是貴州遵義農村的一個農民,從2009年至2014年間,為了上婚戀網站詐騙,他注冊了虛假身份,偽造了假身份證、房產證、行車證和公務員工作證,還買了一個鑽戒,並先後向十餘名被害人承諾“結婚時親手給你戴上”。期間,他以開店或“掙外快”的名義,騙取女方錢財高達30餘萬元。
詐騙過程程序化、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