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網絡婚騙埋單
封麵故事
作者:劉亞
伴隨著國內相親節目的持續火爆,婚戀交友網站的人氣也同樣不斷攀升,作為人們“終身大事”的婚姻,毫無疑問催生了婚戀網站的一片繁榮。但繁榮背後也暗藏汙垢。據一家調研機構推出的“婚戀網站行業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該行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選擇“網上交友有風險”和“信息不真實”的網友比例均為77%。就目前發生的利用婚戀網站進行詐騙案件中,絕大多數嫌疑人在網站上注冊使用的都是虛假身份信息,不僅姓名、年齡、職業、收入,甚至連性別都是假的。
由於婚戀網站亂象愈演愈烈,今年5月,由國家網信辦牽頭,公安部、工信部、民政部等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婚戀網站嚴重違規失信”專項整治工作,3個月內依法關閉128家嚴重違規失信婚戀網站,並通過約談等方式責令20餘家網站整改或停網整頓。
對於被騙受害人,婚戀網站回應自己隻是交友平台,對於用戶身份信息隻能做形式上的審核。但這一辯解並沒有得到用戶的認同,不少人認為,既然婚戀網站打出了“實名製”的廣告,就應該為“實名製”負責,否則就是虛假宣傳。但有專家表示,因為目前法律並沒有對“實名製”做出過準確的定義,定性虛假宣傳麵臨法律困境,而且防止婚戀網站詐騙,光靠婚戀網站單方麵努力遠遠不夠,還有許多的“漏洞”要補上。
詐騙金額難認定
“利用婚戀網站進行犯罪的絕大多數目的都是詐騙錢財,因此犯罪嫌疑人在得手之後通常會以各種方式揮霍掉,當被害人發現並報警後,也難以得到物質補償,更別提這件事對心理和精神上的損害了。”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於廣看來,就他辦理的此類案件中,嫌疑人基本沒有賠償能力,被害人幾乎就沒有從犯罪嫌疑人那裏追回錢財的,隻有少數被害人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時,嫌疑人家屬予以賠償了部分錢款。
“不僅如此,在被害人被詐騙及金額的認定上,也存在一定困難。”於廣認為,這些金額是屬於詐騙還是借貸,或者是情侶夫妻間的感情糾紛,都必須視證據而定。
例如,陳雅麗在世紀佳緣網認識一名名叫王江的男子,很快與其相戀。由於王江說自己在創業初期投資很大,陳雅麗便出於同情,給了他一張餘額一萬元的銀行卡。之後,王江卻突然消失,銀行卡裏的錢也被取光。陳雅麗才發現並報警,但警方認為是陳自願給的錢,不構成犯罪而不予立案。
“認定此類案件中的金錢往來行為是不是詐騙,首先要看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利用婚戀網站進行詐騙的犯罪故意往往產生在婚姻關係成立之前,這種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的犯罪故意是認定婚姻詐騙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有專家表示,另外,還要從客觀行為上看是否采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財物之後,行為人往往將財物用於個人揮霍。
對此,不少婚戀網站也曾提示,會員雙方在線下見麵之後發生的借貸行為,由於很難界定為詐騙,建議會員多加注意,並去派出所報案或去法院起訴。倘若對方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可認定詐騙罪成立。
“但在辦理此類案件時固定證據也存在不少難度,畢竟婚戀網站上嫌疑人身份信息、照片都是假的,尤其雙方沒見過麵的情況就更難定罪。如果雙方都把網上聊天記錄刪除,或者被害人沒有彙款、轉賬等交易證據的,我們認定起來也有一定困難。”於廣表示。
一麵是巨額錢款付諸東流,一麵是身心備受摧殘,不少被害人往往將責任指向了為其提供交流平台的婚戀網站,尤其是號稱“實名製”和“嚴格審核會員身份”的網站。
實名注冊真實嗎
以百合網為例,據了解,百合網2011年12月底開始推行雙向實名認證,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方不是實名認證用戶,則雙方就無法進行交流。但這並沒有阻擋騙子行騙的步伐。
所謂的實名製是如何進行認證的呢?記者以百合網用戶的身份向百合網客服工作人員谘詢,對方表示,需要在完善資料時提交身份證掃描件信息,由百合網提交給第三方認證係統,等係統核對完後你的資料就會顯示為實名認證用戶。同時,對方表示,核實身份證信息由第三方平台操作,其真實性與百合網無關。當記者追問第三方平台是何種機構,對方表示是與公安部係統聯網進行查詢,至於是否是公安部授權進行的,對方則不予回複。
聲稱“嚴格人工篩選、推薦符合您要求的他、身份認證安全可靠”的世紀佳緣網也是如此。工作人員稱所有的認證用戶信息都是做形式、肉眼上的審核,“但網站不是公安機關、政府機關,不過我們跟公安部係統是聯網的,這方麵都是完善的”。
但是,即使確認為實名製用戶,也並不能保證與自己聯係的人就是身份證上的那個。從已發生的案件來看,一些通過實名認證的用戶身份並不是真實的。比如有的詐騙犯使用他人的真實身份證就能輕易通過審查,或者在身份證掃描件上更換頭像、身份證號,也可能被認證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