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腳下的矽肺病人
圖片故事
作者:沈寅飛
在連接北京市平穀區與河北省興隆縣的平興公路上,將軍關村成為了公路沿線行政規劃屬於北京的最後一個村莊。村莊的東西兩麵都是山,一條南北流向的小河經過此地。目前村裏有常住農民400多戶2000餘人,新農村改造已讓近一半村民住進了在他們自己的林地上建造起來的獨棟小樓。
可是就在這個遠離城市喧囂、依山傍水的地方,卻生活著為數不少患了“職業病”的人。記者根據走訪獲知,至少有10%的男性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病。
矽肺病來源於將軍關村聞名遐邇的金礦。
將軍關村西麵有座金山。20世紀80年代,金山所在的燕山山脈由於礦石含金量高曾被當地稱為“萬兩黃金線”。“靠山吃山”是這裏的村民最樸素的生活方式。將軍關村村民幾乎是全體上山采礦。“有人合夥一起幹,有人給別人幫工。挖金子是村民的主要工作和經濟收入來源。”村中的老人董華平向記者介紹。
到了2003年,政府出於安全和環保考慮,決定全麵禁采所有金礦。可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去金山偷采金礦12年來未曾停止,盜礦者仍然前仆後繼。與此同時,無論是早已遠離礦山的村民還是現在仍舊以此為生的村民,因為長期與金礦為伴,他們在肺部累積下來的灰塵正在悄無聲息中侵襲著他們的生命。
見到辛經海的時候,他剛剛吸完氧,一個掉了漆的一米多長的氧氣罐就放在他的床頭,“難受的時候就吸兩口緩解一下。”辛經海講述了自己發病的經過,“病來得很快,原先還能幹體力活,等你發現胸悶透不過來氣的時候再去醫院檢查就已經很嚴重了。”
2009年,辛經海去醫院檢查,發現得了矽肺病二期。漸漸地,辛經海的病發展到走路都成了問題,持續走路四五十米就會喘不過氣來,遇到上坡更是吃力費勁。得了矽肺病的人,大多數時間隻能待在家裏,最怕突然變天,吸入冷空氣刺激肺部。“年前天氣不好,連續70多天沒有出過屋子”。
然而,在被確診為矽肺病之前,辛經海一直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與幾家“搭夥”買了挖金礦用的柴油發電機、增壓泵和衝鋒鑽等設備加入了采礦大軍之中。辛經海回憶說,當時6毛錢一個的雷管成本不高,找到好礦幾家人就能掙一筆。這種靠運氣、憑經驗采礦的現象那時候非常嚴重。不過,運氣卻沒眷顧他,他的矽肺病還沒等他下山就發作了,“辛苦賺下來的錢,遠遠不夠已經花掉的十幾萬看病錢,而後續的治療費用更是一個無底洞”。
同樣是矽肺病人,村民王寶華覺得更加尷尬,“以前是男人出去掙錢女人待在家裏,現在反過來了,女人外出打工,男人隻能待在家裏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