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坦誠摯純的真情(1 / 3)

“真情”是什麼?是坦誠是摯純,是謙和是包容,是付出是給予,是默契是理解,是支持是鼓勵,是心與心的接觸,是靈與靈的交流。人間有了真情才有了山水的嫵媚,有了真情才有了驚天動人的喜怒哀樂。尋找真情、渴望真情,其實真情就在我們身邊。

30.門口的棉衣和玫瑰

老人興奮地微微搖晃著身子,“聖誕快樂!平時總是受你們的幫助,今天我終於可以送你們禮物了……”

在小鎮最陰濕寒冷的街角,住著約翰和妻子珍妮。約翰在鐵路局幹一份扳道工兼維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務之餘就去附近的花市做點雜活,以補貼家用。生活是清貧的,但他們是相愛的一對。

冬天的一個傍晚,小兩口正在吃晚飯,突然響起了敲門聲。珍妮打開門,門外站著一個凍僵了似的老頭,手裏提著一個菜籃。

“夫人,我今天剛搬到這裏,就住在對街。您需要一些菜嗎?”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綴著補丁的圍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著遞過幾個便士,“胡蘿卜很新鮮呢。”老人渾濁的聲音裏又有了幾分激動:“謝謝您了。”

關上門,珍妮輕輕地對丈夫說:“當年我爸爸也是這樣掙錢養家的。”

第二天,小鎮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時候,珍妮提著一罐熱湯,踏過厚厚的積雪,敲開了對街的房門。

兩家很快結成了好鄰居。每天傍晚,當約翰家的木門響起賣菜老人篤篤的敲門聲時,珍妮就會捧著一碗熱湯從廚房裏迎出來。

聖誕節快來時,珍妮與約翰商量著從開支中省出一部分來給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單薄了,這麼大的年紀每天出去挨凍,怎麼受得了。”約翰點頭默許了。

珍妮終於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趕成了。鋪著厚厚的棉絮,針腳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還特意從花店帶回一枝處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紙袋裏,趁著老人出門購菜,放到了他家門口。

兩小時後,約翰家的木門響起了熟悉的篤篤聲,珍妮一邊說著聖誕快樂一邊快樂地打開門,然而,這回老人卻沒有提著菜籃子。

“嗨,珍妮。”老人興奮地微微搖晃著身子,“聖誕快樂!平時總是受你們的幫助,今天我終於可以送你們禮物了。”說著老人從身後拿出一個大紙袋,“不知哪個好心人送在我家門口的,是很不錯的棉衣呢。我這把老骨頭凍慣了,送給約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著。還有。”老人略帶羞澀地把一枝玫瑰遞到珍妮麵前,“這個給你。也是插在這紙袋裏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樣。”

嬌豔的玫瑰上,一閃一閃的,是晶瑩的水滴。

31.他就是我男朋友

以後的日子裏,小偷沒事就去老宅陪少女。他後來才知道她患的是尿毒症,雖然是早期,但那卻是個令人心驚膽寒的絕症啊!他能做得隻是抽時間陪她,給她講外麵的世界,小偷的出現讓少女黑白的世界變得多彩起來,她每天都盼望他的出現。

小偷被人追趕,他跑進一個小巷,跳進一座老宅。老宅很大,很靜,也很荒涼。正當他想該藏在什麼地方時,一個柔弱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

“你是誰呀,你找誰?”小偷嚇了一跳。轉身一看,隻見一個少女正睜著一雙大眼睛盯著他問呢。

“砰……”院外傳來急促的敲門聲,小偷的臉都嚇白了。

少女一把抓住小偷的手,拉著他來到門口,打開了門,一群人闖了進來。

“你看見一個小偷進來了嗎?”

“沒有呀。”

“真的沒有?”

“我和我男朋友在院子裏,沒見到什麼小偷呀。”少女一臉天真的樣子。

為首的男子仔細打量了少女,看她不像是在說謊。但他的目光卻緊緊地盯著小偷。

“他是你男朋友?”

“那還有假?”少女說著,把身子靠在小偷身上。

那些人看沒什麼異樣,就都走了。

“你,你為什麼幫我?”小偷知道少女一定知道他就是他們要找的小偷。

“你一定有你自己的苦衷,誰都不是天生就想作小偷的。”

居然有人會為小偷辯護,小偷不禁又仔細地打量了一下少女,她不像一個腦子有問題的人。

“你坐一會吧,估計他們還沒走遠。”少女居然邀請他坐一會。

“就你一個人在這?”

“是的,我家不在這兒,房子是我外祖父留下來的。”少女傷感地說,“我身體又不好,很少外出的,你能常來陪我嗎?”

“好吧。”小偷猶豫一下答應了。

以後的日子裏,小偷沒事就去老宅陪少女。他後來才知道她患的是尿毒症,雖然是早期,但那卻是個令人心驚膽寒的絕症啊!他能做得隻是抽時間陪她,給她講外麵的世界,小偷的出現讓少女黑白的世界變得多彩起來,她每天都盼望他的出現。

這年情人節,小偷帶著一朵玫瑰出現在少女麵前,向她示愛。她雖然知道那天以後他再也沒有偷過東西,但她卻是身患絕症的人,怎麼能接受他的愛呢。

可小偷沒有放棄,每個情人節,小偷都會帶來一朵玫瑰向她求愛。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小偷一天天地消瘦。

一天,小偷驚喜地告訴少女,她有救了,他為她找到了腎源。

這年情人節前夕,少女換腎手術的準備工作已就緒。這時少女才知道,她要換的是小偷的腎。他瘦得那麼快是因為他每天不僅要賣血,而且還要幹很多重活,為的是早日湊夠她的手術費用。

換腎手術非常成功,少女身體接受了小偷的腎,可小偷卻因身體太弱而沒能下手術台……

以後的每個情人節,小偷墓前都會有一朵玫瑰,並附著字條:永遠愛你的妻!

32.偉大母愛真情寧波

“每天來媽媽病房的人絡繹不絕,寧波這些天氣溫高達40度,是什麼力量支持著這麼多善良的人頂著烈日為我奔走、為我呼號?是愛,是一顆顆滾燙的不肯漠視生命的心!”

2005年6月,浙江寧波這個原本平靜的城市,因為一個身患絕症的女老師、一個3歲男孩的母親的命運而變得沸騰起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裏,這個陌生城市的無數市民不約而同地演繹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拯救行動,短短7天捐款60萬元……

2005年3月3日,青海省樂都縣高店鄉河灘寨學校29歲的語文教師羅南英突患白血病病倒了。由於病情嚴重,醫生建議羅南英到醫療條件好的城市治療。於是羅南英帶著家裏的全部積蓄,再加上借來的、學生捐的共兩萬多元踏上了看病的路。

2005年4月19日,羅南英住進了寧波市第一醫院。診斷後,主治醫生說,隻能通過骨髓移植手術來治療。十多天後,蘇州的那家醫院傳來好消息:羅南英和姐姐的骨髓完全相配,但羅南英馬上又發愁了,因為骨髓移植手術前後總共要60萬元左右,到哪裏去弄這一大筆錢啊!即使把自己價值10來萬元的房子賣掉,自己和丈夫雙方父母的房子都賣掉,也根本湊不齊這麼多錢啊。

經過數個輾轉反側的不眠長夜,羅南英不顧丈夫的勸說,無奈卻毅然地決定放棄治療。

羅南英知道自己不久就將離開這個人世了,這時,她想得最多的是可愛的兒子。鵬鵬隻有3歲啊,學會喊媽媽隻有兩年多一點。鵬鵬啊,我的孩子,媽媽能為幼小的你做些什麼?她決定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給兒子寫信。

6月16日,躺在病床上的羅南英隨手翻開了一張《寧波晚報》,她被一則“給孩子的一封信”的征文啟事吸引了。她找出給兒子寫的那些信,央求丈夫幫她送到報社,如果可能,請編輯們在最近兩三天內登出來,等一拿到報紙他們就啟程返回老家,權作給自己留一個紀念。

6月26日,《寧波晚報》第九版以《讓愛超越時空成為永恒》為題,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羅南英給兒子鵬鵬的飽含著無限母愛的4封信。

這一期的報紙在當天下午出現在報攤之後,報社的電話就開始響個不停,不少人是邊打電話邊哭著說話的。所有人都表達了一個同樣的意思:為羅南英那種深深的母愛而感動,為了鵬鵬,要千方百計挽救她的生命,不能讓3歲的小鵬鵬失去媽媽。

一時間,愛心“傳染”了,羅南英成了寧波的“公共親人”,更多的愛心直接送到了羅南英的病床邊。短短7天,2000多位捐款人紛至遝來,有許多錢是硬幣,這些錢來自孩子們的儲蓄罐和衣兜裏的零花錢。到7月2日,羅南英夫婦在病房裏收到的現金達15萬元,《寧波晚報》編輯部代收到的捐款超出45萬元。翻開厚厚的捐款記錄本,2000多人中署名大都是某先生某女士,絕大部分都是化名。

7月1日,西寧的《西海都市報》在轉載了羅南英給兒子的4封信和她的感人故事後,引起當地讀者的強烈反響,紛紛捐款。

麵對寧波市民的熱情和愛心,羅南英和丈夫每天都感動得淚流滿麵,一談起寧波人的善良和慈愛,便止不住淚眼婆娑。她無法控製自己激動的心情,提筆給好心的寧波市民寫了一封信。

善良的寧波市民:

請接受我——一名普通教師、一名平凡母親最誠摯的謝意!我和我的家人將永遠銘記在寧波這座充滿愛心的城市的所有經曆。

自從《寧波晚報》刊出我寫給孩子的4封信後,我那小小的病房幾乎成了愛的海洋。我的初衷隻是想給孩子留下一些愛的紀念,卻引來了你們如潮的愛心!一張張陌生卻又真摯的笑臉消融了我絕望中的悲哀,一雙雙溫暖和真誠的手揚起了我希望的風帆!

幾天來,我和我的愛人常常是淚水紛飛如雨,因為深深的感動,因為強烈的震撼!哪一個父母不憐惜自己的兒女?而我卻因為這樣樸素的理由獲得了你們的資助和撫慰,我怎能不深深地感恩!

7月7日,羅南英又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媽媽被一座城市感動了,這座城市2000多位與我們素不相識的市民,用博大的愛心替你留住了媽媽。你一定要記住這個充滿愛心的城市,它叫寧波。”

“每天來媽媽病房的人絡繹不絕,寧波這些天氣溫高達40度,是什麼力量支持著這麼多善良的人頂著烈日為我奔走、為我呼號?是愛,是一顆顆滾燙的不肯漠視生命的心!”

33.天使在人間

他自己常常吃不飽穿不暖,卻一直風雨兼程,乞討不止。因為在他心中有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讓孩子們讀書,乞丐的孩子決不能再做乞丐。

汪會旺是鉛山縣青溪鎮銀村人,今年41歲。他生下來就患有先天性眼疾,視力隻能達到2米遠。2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病逝,從此,無依無靠的汪會旺就開始了乞討生活。而他10歲那年,又不幸染上了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縮,落下了殘疾。

汪會旺一次在行乞休息時,發現屋裏有人行竊,他立即大叫起來,他趕走了竊賊,並拿著竊賊驚慌而逃時掉下的一袋錢,坐在緊鎖的家門口等著主人回來。主人被汪會旺誠實高尚的品德所感動,就讓出一間老房子給他住。

隨著這個故事的不斷流傳,汪會旺在行乞的時候,鄉親們都越來越樂意給他熱騰騰的飯、舊衣物、舊雨傘……

1989年農曆8月16日,汪會旺在廟會街頭發現人們圍著一個竹籃指指點點,走上前一看,裏麵有個瘦弱的女嬰。圍觀的人們都在議論著,卻沒有人來領走這個女嬰。

到了第二個晚上,還是沒有人來認領這個孩子。可憐的女嬰被餓得奄奄一息。汪會旺用乞討來的錢買了一包奶粉,把這個可憐的女嬰抱回了家。

第三天,他抱著女嬰到廟會上問了很多趕廟會的人,既沒有人知道這個女嬰的來曆,也沒有人願意收養她。汪會旺隻好自己來撫養這個孩子。因為添了一張小嘴,汪會旺更是不辭辛勞地四處乞討。

汪豔5歲時,汪會旺把她送進幼兒園裏,汪豔7歲時,汪會旺又送她到鎮中心小學上學。這些都是他辛苦行乞攢下來的一點少得可憐的錢。

不久,汪豔的親生父母找上門來了。汪豔當然舍不得愛她養她的乞丐父親。可是,為了孩子能有個好環境,有個正常的家庭,汪會旺還是勸汪豔跟她父母回家了。

汪豔走了以後,汪會旺在1995年7月又將一個棄嬰抱回了家,他給這名女嬰兒取名為汪曉燕。於是,汪會旺又開始了更為艱難的生活。

1998年7月,汪會旺又領回了一個棄嬰,也是像前兩個一樣,送到別人家照顧,由他出生活費和撫養費。不過這個孩子5個月大的時候生了場重病,汪會旺沒有錢為她醫治,正好有人願意收養她,汪會旺就把她交給好心人撫養了。

2003年8月,汪會旺在行乞時又撿到了一個被人棄在街頭兩天兩夜的女嬰,於是,汪曉燕就多了一個叫汪菜錦的妹妹。

1995年春天,汪會旺乞討時看到一個女人坐在屋簷下哭泣。女人向他哭訴著自己的困境。

她叫何蓮仙,丈夫患有精神病,長年在外瘋走。她自己的身體也不好,疾病纏身,做不了重的體力活。兩個孩子又在讀書,生活十分艱難,現在連買醬油的錢都沒有了,兩個孩子的學費也都沒有著落。

聽到何蓮仙的遭遇,俠骨熱腸的汪會旺當即把自己剛乞討來的35元錢全部給了何蓮仙,並要她別著急,過幾天,他再送錢來給孩子交學費。3天後,汪會旺果然送了500元錢來,那全是1角、5角、1元、2元湊成的500元,是汪會旺積攢了多年,準備修一修自己那殘破的老房子的錢。此後,汪會旺每年都會去何蓮仙家兩次,為兩個孩子送去學費。

很快,十裏八鄉的好心人知道汪會旺的善舉後,也都紛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孩子們在汪會旺的照顧下,一天天地長大了。

2000年,何蓮仙的丈夫去世了,自己又舊病複發,無法下地幹活,一家人頓時又陷入了斷糧的窘境。汪會旺知道後,在征得何蓮仙的兒子吳溯恒、女兒吳小芝的同意下,他把何蓮仙和她的一雙兒女都接到自己家。汪會旺就這樣和重病纏身的何蓮仙結了婚,組成了一個大家庭。

有了家庭溫暖,有了汪會旺的精心照顧,何蓮仙的病漸漸有了起色,不久,她就能下地幹活了。她是個勤快的女人,汪會旺外出乞討,她就在家中操持家務,把這個曾經破爛不堪的家整理得幹幹淨淨。

何蓮仙的兩個孩子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初中,這個家庭的3個孩子的讀書費用和一個嬰兒的奶粉開支,全靠汪會旺乞討來維持。

但汪會旺從不後悔。他自己常常吃不飽穿不暖,卻一直風雨兼程,乞討不止。因為在他心中有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讓孩子們讀書,乞丐的孩子決不能再做乞丐。

34.聽見你在天堂的笑聲

第二天,阿敏收到園媽媽的短信:昨晚園園走了。阿敏和義工們上門幫助處理後事,媽媽說,園園去的時候很安詳,臨走時跟爸爸說了最後一句話:“爸爸,我會乖,我會聽話!”幾個義工聽著,淚流滿麵。

阿敏是醫療組的一名義工。2003年5月的一天,阿敏不經意讀到了這封讓她不能自禁的“絕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