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勇開始了更為詳細的調查,他把上述82名癌症死亡者的住所在地圖上標上圓圈之後,驚訝地發現,癌症死亡者集中分布在輸送高壓線的鐵塔周圍,特別是白血病死者,以輸送高壓線鐵塔群為中心,在直徑100m以內的有13人,擴大到150m以內增加到18人。甚至在這個小小的圓圈範圍以內,因患癌症反複住院的就有17人。癌症死亡年齡從7歲到72歲。大西勇想到連這麼小歲數的孩子都因為癌症而不得不離開人世,不禁心痛不已。根據他的計算,該地區的白血病發病率是大阪府平均數值的127倍。
20年以前,這個地區居住著580戶,大約2000名居民;近年來,許多人搬遷走了,隻剩下127戶,大約300人。如果對這些搬遷走了的人進行跟蹤調查的話,可能癌症、白血病死亡人口數字還會增加。
那麼,人體接受電磁波的安全基準是多少呢?
1人1天電磁波曝光量=磁場強度mGs×時間安全係數至少應該在4mGs以下。
例如,美國總統的谘詢機構NCRP——全美放射線防護委員會就提出了“在1天以內超過2mGs電磁波曝光2小時以上的場所不要興建住宅”的勸告。也就是說,2mGs×2小時/天=4mGs/天。
國家輻射防護與測量委員會(NcRP)還進一步說明,“說到底,這不過是個暫定參數。對於病人、孕婦、幼兒等還不能按照這個數值來考慮”。這是由於“很顯然,隻要超出2mGs,就會發現兒童患癌症的比例增加”。
還有一位19歲的高中生因白血病去世,他家周圍的電磁波強度是4mGs。他每天早上7點去學校,傍晚5點回家,平均每天電磁波曝光量在56mGs,由於上學途中和校內也存在電磁波曝光,這樣曝光量就更大了。
在末廣町,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日本電磁波問題權威人士、京都大學工學部的獲野博士看這個曝光量之後驚歎:“離安全實在太遙遠了……”
日本關東地區東大和小學有一個一年級男孩患了白血病,調查人員走訪了這個孩子的家,發現房頂上低低地垂著高壓電線。住宅的2樓正是孩子們的臥室。患了白血病的這個男孩睡在3層床的最上麵。在他的枕頭附近測量的電磁波強度居然達到了20mcs,是安全基準數值0.1mGs的200倍以上,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當這個孩子患了白血病,緊急送往醫院的消息傳開之後,東京電力會社悄悄地撤走了懸在房頂上麵的高壓線,遠遠地繞開孩子的家,並且深埋到地下。可是,至於這麼做的理由,卻對居民和孩子家屬沒有任何說明。
互、來自悉尼的衝擊波
這是一份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報告。
一位名叫霍金的博士對居住在悉尼郊外廣播電視電波發射塔周圍的14歲以下的孩子患癌症狀況和原因進行了詳細調查。
首先,霍金博士將孩子們居住的地區分成兩類:
A類地區——發射塔周圍4km以內。
B類地區——遠離發射塔的地區,12km以外的地區。
作為霍金博士研究對象的發射塔是當地電視4局和FM廣播電視l局等5個播放局共同使用的,共有3個安裝著高大天線的塔並排矗立著。從這個放射基地的巨塔上麵,不但放射出收音機廣播節目的電波,還包括電視台的高頻電波和微波。各種各樣的電波一天到晚不停地放射著。
霍金博士對A、B地區不同地段的高頻電波強度和該地段兒童癌症,包括發病率和死亡率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與測定。
霍金博士采用了免疫學上的對照手法,首先把12km以外的B類地區作為對照群,假設兒童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各為1.0,然後和A類地區進行比較。
從霍金博士的論文中,我們看到了驚人的數字。
居住在A類地區的0~14歲的兒童中各種癌症的發病和死亡比例如下:
日本的電磁波學界權威人士、京都大學教授獲野博士對於霍金博士論文中假設B類地區發病率為1.0的方法提出疑問,因為在自然界裏高頻電波的強度為0.0001μW/cm2,B類地區雖然離開發射塔12km以外,可是兒童們受到電磁波輻射的強度“已經超過自然界的100倍以上,因此沒有任何保證可以說發病率隻有1.0”。
當然了,在4km以內的A類地區,更是無可非議的危險地區。那裏的孩子們從早到晚整天“沐浴”著超過自然界7萬倍以上的電磁波輻射,更為荒唐的是,這個數值居然還是歐美安全基準值的0.1%。
1995年11月,霍金博士的這篇重要論文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以後,引起了澳大利亞國內和國際上的普遍關注。1996年12月,霍金博士在此基礎上又補充了大量數據,正式完成了這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