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輻射作用的遺傳現象
父親在遭受電磁波輻射汙染之後,生育的孩子會不會發生遺傳性的影響呢?許多人擔心地提出了這個疑問。
現實的情況是,電磁波汙染遺傳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1985年美國史密斯的論文做出了這個令人痛心的答案:“身為電氣技術人員的父親,其孩子患神經芽細胞腫瘤的危險性比率是一般人的11.75倍。”
此外,還有調查報告指出:“電氣技術人員的孩子腦腫瘤發病率是一般人的3.5倍。”科學家還指出,從事電腦工作的男性必須加以注意,因為“父親做電腦工作的話,孩子患中樞神經腫瘤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68倍。電氣技術人員的危險性更大,達到3.52倍以上。”
1983年,瑞典的諾德斯特勞的調查報告指出,“在高壓線變電所工作的父親,子女先天性異常的非常多”。
為了揭開電磁波汙染遺傳的全貌,特別是這種惡性遺傳到底要影響到多少代以後才會停止,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動物實驗。
1983年,美國科學家菲利浦斯報告說:“對豬和老鼠進行了電磁波輻射,一直持續到第三代,生育畸形還在2倍以上。”
另外,從蒼蠅實驗證明受到電磁波輻射後的蒼蠅生育的後代會發生突然變異現象。所謂的突然變異是指子孫突然以與父母完全不同的形象、性質出現。遺傳基因障礙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內在原因,而電磁波輻射則是造成這種內在原因的直接外在條件。進行這項實驗的是日本德島大學醫學部的宮本博司教授。
觀察實驗用的野生蒼蠅紅眼球突出變異現象,可以了解到遺傳基因到底受到了什麼樣的外來障礙。宮本教授在實驗中對蒼蠅生殖器部分進行了“不均勻靜磁場”輻射。實驗結果明顯證實了對未成年雄性蒼蠅進行磁場輻射以後,出現了大量突然變異情況,而且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大,變異發生數量和程度也不斷上升。也就是說,實驗證明了“不自然的磁場輻射阻礙了正常基因遺傳”的事實。
甚至,實驗中,對早期蛹的背部進行電磁波輻射,在高密度磁束照射的地方出現了黑色磁性粒子細胞環(直徑0.3mm)。宮本博士認為:
“在發生期的動物體內,一旦排列起與染色體有關的微小磁區時,成熟過程中的x精子的酸化過程就發生變化,受精卵的x染色體便被破壞。”
用同樣的磁場對其他蒼蠅進行24小時輻射後發現,結果引起了其子孫“形態變化”,甚至極其嚴重地“引起了惡性致死的突然變異”,也就是說,由於這種“惡性致死的突然變異”的先天性異常,在蒼蠅形成期的成長過程中便導致了生命體的死亡。
這個動物實驗證實了從事顯像管電腦工作的孕婦大量出現流產、早產和死產的原因所在,即電磁波汙染。
隨著實驗的深入進行,得出了愈加黑暗、愈加叵測的結果:輻射帶來的畸形變異後果,居然代代遺傳,到了第30代仍未消失,不僅是蒼蠅,青蛙的卵和胚胎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受到磁場輻射後也呈現異常變異,甚至植物的種子和幼芽在強磁場中也出現了奇形怪狀和生長不良現象。
1927年美國的科學家拉馬用x線對蒼蠅進行輻射,得到了蒼蠅突然惡性變異的結果。當時,X線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醫療方麵。拉馬得到實驗結果後不禁驚呼:“使用這樣危險的東西,真不知到什麼時候人類會因此滅亡!”
(第三節)影響輻射作用的因素
影響輻射生物學作用的因素很多,基本上可歸納為兩個方麵:一是與輻射有關的,稱為物理因素;二是與機體有關的,稱為生物因素。
一、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是指輻射類型、輻射能量、吸收劑量、劑量率及照射方式等。我們首先來看一看輻射類型、劑量率、照射部位和照射的幾何條件等對輻射生物學作用的影響。
(1)輻射類型。不同類型的輻射對機體引起的生物效應不同,這種不同主要取決於輻射的電離密度和穿透能力。例如α射線的電離密度大,但穿透能力很弱,因此,在外照射時,α射線對機體的損傷作用很小,然而在內照射情況下,它對機體的損傷作用則很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就α、β、γ射線引起的輻射危害程度來說,外照射時,γ>β>α;而內照射時,則α>β>γ。
(2)劑量率及分次照射。通常,在吸收劑量相同情況下,劑量率越大,生物效應越顯著。同時,生物效應還與給予劑量的分次情況有關。一次大劑量急性照射與相同劑量下分次慢性照射產生的生物效應是迥然不同的。分次越多,各次照射間隔時間越長,生物效應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