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不注意一些生活細節,而往往就是這些生活細節,很可能就會使人遭受到疾病。“飽不剃頭,餓不洗澡”這句諺語說的意思是,吃飽的時候不要剃頭,饑餓的時候不要洗澡。
1飽不剃頭說起“飽不剃頭”,可能有一些人會說,這還有講究?什麼時候理發不都是可以的嗎?其實不然,我們在吃飽飯的時候是不宜理發的。這是因為,剛剛吃飽的時候,人體就端坐著不動,還要根據理發師的要求把身體動來動去,這時體內的血液就會流通到大腦,如果這時理發,人就會受到刺激容易發:生頭暈。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另外,剃頭其實也是一種頭部的按摩。按摩頭部會使人放鬆,從而會讓人進入一種半睡眠的狀態。人在吃過飯之後,會因為血液大量供應胃部而使人出現所謂的“食困”。以前剃頭師傅用的都是剃刀,如果客人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睡著,身體出現鬆弛,很有可能就會發生劃破皮膚的事情。
再一點,吃飽後一直坐著不動,是不利於人體消化食物的。有時會坐上一兩個小時,對女性來說做頭發甚至還會需要三四個小時不等,這樣對身體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
當然,我們不能說餓著剃頭就好,這也是不對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剃頭時不要讓自己吃得太飽,隻要感到合適就可以了。
另外,民間有一種說法是,滿月為嬰兒剃光全部頭發,可以使孩子長出又粗又黑又密的頭發,有的甚至連嬰兒的眉毛也一起剃掉。其實,這種做法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完全屬於無稽之談。
人的頭發的生長情況,主要是受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的調節,與嬰兒時期是否剃頭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給新生兒剃頭,不但不會給新生兒帶來好處,反而還會給嬰兒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這是因為小兒頭皮很薄,而且嬌嫩,抵抗力差,剃頭隻要一不小心,就會割破孩子的頭皮,而且嬰兒的頭皮上還存有著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當頭皮有破損時,細菌便會乘機而入,並經血流播散到全身,引起嚴重的菌血症、敗血症,甚至膿毒血症,嚴重時可能還會危及嬰兒的生命。
因此,對於剃頭時的這些小細節,我們最好要多加注意,以防止不良事情的發生。
2餓不洗澡
“餓不洗澡”,這個澡指的是沐浴和遊泳。在洗澡時,人的皮膚和四肢血管擴張,消耗能量較多,如果餓著肚子,不能供給充足的能量,可能會由於流經心、腦的血液量減少,而引起頭暈或心衰。饑餓時血糖偏低,能量供應已經不足,所以不適宜再做消耗體力如洗澡之類的事情。另外,餓著肚子洗澡也會使人越洗越餓,這就像是一個人沒有吃飯便去幹活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就會發生意外情況。在人群之中,孩子和老人是較為特殊的群體,在洗澡時要多加注意。
(1)給孩子洗澡的注意事項
最困難的莫過於給新生兒洗澡了,這也是媽媽們最頭疼的事情。其實,洗澡時如果有所注意,給寶寶洗澡也會變成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給新生兒洗澡一般應在喂奶後1~15小時後進行,不要讓孩子餓著洗澡,這是很重要的。洗澡時的室溫應保持在22℃~26℃之間,如果室溫過低,最好能有一個紅外線爐用來升溫。洗澡前,先把寶寶換穿的衣物及浴巾、尿布置於床上。同時,準備好浴盆、毛巾、香皂、撲粉等。洗澡水應在39℃~40℃左右,若是寒冷季節,須另備一壺熱水,以用來適時地為水加溫。在加熱水時,應先把嬰兒抱起。
(2)孕婦洗澡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