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好人健康,惡人命短(1 / 1)

自古以來,善良就被視為崇高的美德,樂善好施也被視為養生的靈魂。

名醫張景嶽說得好:“欲壽,唯其樂;欲樂,莫過於善。”相反,自私自利、不仁不義、作惡多端是卑劣的行為,做壞事是養生的大忌。“好人健康,惡人命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好人”是指那些善良的人,“惡人”是指那些行徑卑劣的人。

“善良”一詞,《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為“心地純潔,沒有惡意”,其次還有心眼好,富有同情心。養生學家指出,善良是養生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一個人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扶貧幫困;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與人友好相處,心中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輕鬆。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

在現實生活中,做個善良的人,做個好人,對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在一些人看來,似乎如今是好人難做,好人難當,雖然這在有些時候某些地方的確如此,但我們不可因此而以偏概全。要知道,好人終會有好報的。好人的壽命往往比那些整日處心積慮“整”人的人的壽命要長些,所以我國自古就有“好人長壽”的說法。有研究發現,一個心胸寬廣、心地善良、樂於助人、與他人融洽相處的人,其預期壽命明顯要比那些心胸狹窄、心懷惡意、損人利己、與他人難以融洽相處的人長得多,並且到了老年,心血管病和腫瘤的患病率也要低15倍之多。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言行和心地都很善良的人,不會因為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工作上的不順心而過分焦慮不安,自生煩惱,也不會有長時間的心神不定和失眠,更不會憤世嫉俗,自暴自棄;而是比較容易地從不順心、不如意中盡快解脫出來,恢複正常生活方式,也容易保持心理上平靜與平衡,其社會生活適應能力比較高。反之,心胸狹窄和心懷惡意的人,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工作上的不順心麵前,心情惡劣,自生煩惱,或者與他人糾纏不清,或者傷人傷己,形成惡性反饋。這種人會在很長時間內處在一種非正常的生活狀態下,如此必將對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樂於助人是善良最直接的體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樂於助人可以激發一個人對助人者的友愛和感激之情,助人者從他們那裏獲得的內心溫暖,能起到緩解某些不良情緒的作用。

那些惡人,如貪汙受賄者、偷盜者、傷人殺人者、逃犯等,因做賊心虛,易失眠、煩躁,其精神壓力也很大,常常會導致如恐懼症、抑鬱症等各種心理疾病的發生,並進一步引發生理疾病。所以說,這類人的壽命,一般情況下要比好人的壽命短很多。

人世間正是因為有了好人,我們的人生才多了無數美好。有一句話說得好:“好人都一生平安,也都健康長壽。”做一個好人,一生會平安和健康長壽;而一個沒有善心的惡人,則會災禍常有和短命。因此,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做有損於他人的形為,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平安和健康。

小貼士心地善良會讓人變得美麗

專家指出,一個人心地善良且多做善事,不僅對健康有益,還會使人變得越來越美麗。

無論我們是做一件善事,還是當一次義工,這種被需要的感覺都是無價的。要知道,給予別人總比向別人索取,更令人感到開心和愉快。如果你能親眼看到由於自己的一點點付出,而讓別人得到滿足,那麼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更是難以言表的。人活著有價值,並且很快樂,就會給自己平添幾分美麗。

從中醫學角度講,心地善良的人,平時與人為善,不會傷害他人,不會出現後悔、害怕、自責等不良情緒。這樣有利於調息氣血和身體的陰陽平衡,有利於肝髒的排毒,會使人的眼睛明亮,皮膚亮澤,顯得年輕有活力。

所以,如果不希望自己過早衰老,就要做個心地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