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僅損傷自己的形象,而且挫傷自信心,同時還可引發許多疾病。專家指出,超過標準體重10%以上者,死亡率比正常體重者要高22%;如果超重20%以上者,死亡率將比正常體重者高出44%,可見肥胖對人類危害之大。據不完全統計,每年肥胖促成的直接或間接死亡人數已達30萬,並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頭號殺手。因此要積極關注肥胖,了解肥胖帶來的危害。
高血壓病與肥胖有關
肥胖與高血壓病的發病檬密切相關,據有關資料報道,肥胖者的高血壓患病率要比體重正常者高2~3倍。醫學研究也證實,在一個時期內體重增長較快的個體,其血壓增長也快,而且證實,肥胖是血壓升高的獨立危險性因素。減肥之所以能降低血壓,在於減重後可使血清胰島素降低,利於排鈉,並能降低血漿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水平,從而使血壓降低。所以,減肥是高血壓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之一。如果發現自己患了高血壓病,不要隻想著怎樣吃藥,還應考慮自身有哪些因素是造成高血壓的發病原因。首先應評價自己是否過於肥胖。已有研究表明,減輕體重還能在停服或減少降壓藥後較長期地保持血壓在正常範圍。超重和肥胖固然有遺傳背景,但多數是與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有關。即便有家庭遺傳背景的人,隻要注意預防,同樣可以避免超重肥胖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係列疾病。
冠心病與肥胖有關
肥胖增加心髒負擔使血液總量增多。正常人體的心髒就像一個水泵,不停地收縮和舒張,維持著血液的循環流動,人體血液的總量增多,就會增加心髒的工作負荷。肥胖者由於血液中存儲了過多的脂肪,所以血液總量也相應地增加了很多。為了適應這種狀態,心髒就會相應地增加收縮的力量,當心髒不堪重負時,它就無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積聚在心血管係統的狀態,重者甚至出現明顯的心功能衰竭。所以說肥胖增加心髒負荷的第一個原因是肥胖者血量增加。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壓、血脂異常症、高血粘稠度和糖尿病,這些合並症又可以進一步影響心髒,招致冠心病。所以,肥胖者容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高脂血症與肥胖有關
經常有人問:“肥胖與高脂血症之間,究竟有沒有關係?”研究發現,血漿中血脂水平的變化,主要與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和機體對脂肪的利用情況有關。例如,在高脂肪飲食或從事劇烈運動後,體內的血脂水平都會升高。平時喜食糖類食物者體內的三酰甘油水平亦經常保持在較高水平。也有研究發現,肥胖者的血脂水平明顯高於正常人,並且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血脂水平亦呈上升趨勢。因此科學家認為,血脂過度與過度脂胖有一定關係。
愛心提示在不少人的印象裏,高脂血症是胖人的事情。然而,事實不全是這樣。瘦人同樣也會出現高脂血症。例如有一種病叫“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這是一種發生在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患者雖然不胖,有的患者甚至很瘦,但是血脂水平非常高。這是由於患者的細胞膜表麵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出現異常或缺失,導致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發生障礙,最終導致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超標”。所以說高脂血症並非絕對與瘦人無緣,隻是相對肥胖者較少而已。
癌症與肥胖有關
肥胖者不僅易患心腦血管疾病,也是癌症病魔“鍾情”的對象。科學統計表明:過分肥胖者,癌症的發病率明顯較高,特別是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結腸癌明顯高於非肥胖者。而且肥胖者患癌症後比一般人更容易轉移,死亡率也更高。這些都要歸罪於肥胖的禍根——脂肪。那麼,脂肪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首先,肉類的聚不飽合脂肪與脂肪酸分解後能產生丙二醛。實驗證明,丙二醛對小鼠有致癌作用,對人的消化道同樣有致癌作用。其次,肥胖者體內的脂肪代謝容易發生障礙,造成體內的膽固醇和脂肪酸過多。血中遊離脂肪酸和膽固醇增高對細胞免疫、網狀內皮係統和巨噬細胞的功能均有抑製作用。由於機體免疫功能的降低,致使癌細胞容易誘發和增殖。第三種看法認為,環境中的許多有害物質是脂溶性的,隻有溶解在脂肪中才能被身體吸收。體內脂肪過多,自然增加了這些有害物質被身體吸收的機會。當這些有害物質是致癌物時即會增加患癌機會。肥胖者患癌之後易轉移,這是因為肥胖者大多伴有高脂血症,而高血脂能使血液凝固加速,纖維蛋白分解活性降低,容易形成瘤栓(即血塊中的癌細胞團塊),增加了癌症轉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