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指標在分析企業經營狀況中的實踐意義
理論與實踐
作者:王美鳳
【摘要】會計指標在判斷企業經營水平和資金運轉能力方麵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指標是通過比較完善的會計報表計算得到的,因此企業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重視會計報表的製作,學會利用會計報表分析企業實力,並發現經營過程中的問題,為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抉擇提供參考和保障,本文重在對各項會計指標進行介紹並分析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會計指標 企業經營狀況 實踐意義
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下,企業在整個市場中的競爭力的大小是其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標誌,但要想完成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綜合實力的比較,但憑這一個標誌所得出的結論具有片麵性,不能說明問題,除了競爭力外,企業的規模、經營目標、經營者的水平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要想進行企業之間的比較,使企業之間具有可比性,就需要找到一個量化的值,為相關領導的經營和投資策略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參考,這就是會計指標。通常情況下,會計指標是通過會計報表的數據計算得到的,經過有關計算,就可以分析出企業的盈虧指標、財務能力和經濟運行等狀況,幫助對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
一、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為了計算分析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可以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對負債項目和資產項目的金額進行對比,即計算出流動比率,這是分析企業按期償還債務的能力的一個指標,計算方法是流動比率等於流動資產金額和流動負債金額比值,其中,流動資產金額是指包括待攤費用、預付款項、應付款項、存貨、現存貨幣資金、有價證券以及短期投資在內的可以用於企業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營業周期中進行套現或投資使用的資產的總和,流動資產金額是指包括預提費用,應付款項、應交稅費,應付票據和應付股利等預收款項、短期借款和其他應收款項在內的用於償還企業在一個營業周期的債務的資產的總和。
如果流動比率等於1,則表明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是相等的,如果流動比率小於1則說明流動資產比流動負債少,相應的,債務償還能力就差,投資風險會比較大,如果流動比率大於1則說明流動資產總額比流動負債總額要大,相應的,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強,投資風險比較小。
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的經營活動,等到一個經營周期結束後,企業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去償還相關債務,但又不可能用所有的流動資產去償還債務,因此就必須保證流動資金數額的充足。一般的,如果企業能將流動比率保持在2左右,就可以支持企業的正常運行,但也不能太大,如果流動比率大於2.5就說明企業的資金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沒有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和周轉,表明其管理能力尚有欠缺。
二、企業的變現能力
企業變現能力的衡量標準是速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於速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值,其中速動資產是指企業可以在短期內隨時進行變現的流動性資產,與其他資產的關係是速動資產等於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和待攤費用。由此可見,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的差別在於存貨和待攤費用上,在實際的應用中,存貨是相對比較固定的資產,不容易變現,而且容易在變現過程中發生損耗,因此需要減去,這樣的計算結果更合理,更具有說服力,相對的,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的說服性更強,更能直接的反應企業對債務的償還能力和對資金的應變水平。一般地,速動比率應該控製在1以上,以保證企業比較強的債務償還能力,以免資金流轉停滯,增加了投資風險,為了說明速動比率的變化狀況,在分析過程中還應該對應收款項的周轉率予以考慮,這樣才更全麵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