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研究
金融論壇
作者:張蓉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模式相結合的新興領域。本文首先對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了簡要概述,發現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風險高、監管難等特點。在此基礎上,文章探討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行業競爭格局、資源配置以及業務拓展等方麵的影響,並結合我國具體國情認為:商業銀行要想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市場競爭,必須加快經營理念的轉變、加強經營風險的控製、加速技術創新的推進、加大經營管理和銀企合作的力度。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發展模式 製度創新 風險控製
一、引言
近年來,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得到廣泛應用,這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中國的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對於促進商業銀行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銀行對於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衝擊,應當積極尋找應對策略,著力探索和構建傳統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模式相融合入的新發展模式,努力尋找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發展出路。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概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前提。互聯網金融是指通過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的支付、交易以及理財等業務的金融服務模式,是目前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能夠有效實現傳統金融服務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同時互聯網金融模式也具備了互聯網的平等、協作、開放以及分享的理念。
目前,互聯網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眾籌融資、新型電子貨幣以及其他網絡金融服務平台。互聯網金融模式有以下幾個發展優勢:第一,互聯網金融能夠有效降低銀行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據歐洲銀行業對其單筆業務成本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單筆業務在營業點的成本為1.07美元,通過電話銀行辦理單筆業務的成本為0.54美元,通過ATM辦理單筆業務的成本為0.27美元,利用互聯網辦理單筆業務其成本僅為0.1美元;第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覆蓋範圍相對較廣,客戶能夠通過互聯網金融模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全天候進行業務辦理;第三,互聯網金融模式還能最大限度發揮小額零散資金的作用,貨幣在供需兩端均是微型的,能夠有效實現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的覆蓋。
誠然,互聯網金融模式有低成本、高便利、廣覆蓋等優點,但是互聯網金融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互聯網數據在真實性、可用性以及完整性方麵存在問題,加上互聯網金融模式麵臨的信用風險和網絡安全風險,會直接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活動帶來巨大風險;其次,目前我國征信係統仍需進一步完善,且尚未對非銀行機構開放,這給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健康運行埋下了信用隱患;再者,現階段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僅能夠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無法從根本上決定互聯網金融模式風險控製質量;此外,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缺乏完善的監管體係和高效的監管措施,難以有效監管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流動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具體特征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不同於傳統金融業的運轉方式,主要有以下四大特點。
(一)互聯網金融支付便捷,受眾麵積廣
支付是金融的基礎功能之一,與金融服務相聯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互聯網金融由於具有相關的信息技術等方麵的支持,對於支付的流程工具等方麵進行了改進,改善了用戶的支付體驗,具有方便、快捷的特征,使得主流的支付手段逐漸被通信設備、無線通信設備構成的移動支付手段所代替。同時,互聯網這個金融平台具有的普惠性質,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也為互聯網金融降低了準入門檻,使得互聯網金融的受眾更加廣泛。
(二)信息不對稱程度較低,運營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由於運用了互聯網的相關技術進行發展,使得交易主體的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降低了交易信息的不對稱性。具體說來,互聯網可以通過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多方麵的渠道獲取交易雙方的信息,增加了獲取信息的方法和效率,從而將信息從多方麵收集拚接成為相對完整的整體,為互聯網金融交易提供了信息基礎。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交易雙方的信息變得更為標準化和結構化,信息不對稱性較低,有效地節省了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息的獲取成本。
(三)資源配置自主性提高,匹配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依托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可以方便地對交易主體的信息數據進行挖掘分析,使得能夠對交易對象進行有效地刪選,資源配置的自主性得到提高。互聯網金融作為直接融資方式,無需銀行等中介機構的參與,資金供需方能在網絡平台自行進行匹配、定價與交易,從而更為有效地解決了個人和企業投資的供需對接問題,尤其使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了緩解。由此,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下,可以同時進行的雙方或多方交易都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提高社會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