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應該多關心自己的身體,一旦出現某種問題就要馬上就診,因為有很多疾病如果能得到早期診斷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如果你不重視就可能會耽誤病情,那時後悔就晚了。
外陰腫痛是婦科病的一種,如果是良性腫瘤,確診之後就可以切除治愈,但專家告訴我們外陰惡性腫瘤占婦科腫瘤的3%~5%,很多人就是因為對身體不夠重視或羞於啟齒而耽誤了治療。
那麼婦科惡性腫瘤有哪幾種呢?
(1)外陰鱗狀細胞癌
吳老太今年60歲了,她經常有外陰瘙癢症狀,女兒幾次勸她去醫院檢查,但吳老太就是“磨不開麵兒”,每次都是自己用花椒水洗洗就扛過去了。這一次吳老太的症狀似乎很嚴重,女兒不由分說地硬把她帶到了醫院。這時她才告訴醫生,自己最近半年來下身經常發癢。有時被抓破,流血水。近一個月來發現右側外陰部有一個指甲蓋大的硬塊,表麵潮濕,不疼也不癢,沒有在意。婦科醫生檢查發現,患者右側外陰部有一個直徑1cm大小的硬結,表麵有小潰瘍,潰瘍表麵有黃水狀液體。婦科醫生馬上排除了病變,取了兩塊組織送病理切片檢查。3天後報告結果為外陰部位鱗狀上皮細胞癌。婦科醫生立即通知患者住院進行了手術治療。
外陰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一種外陰癌,約占婦女外陰惡性腫瘤的90%,近年來發病率有所增加,可能與外陰部炎症及病毒感染的增多有關。對於外陰癌的診斷要引起人們的重視。以往,多因為被忽視而耽誤病情,因此必須普及衛生知識,讓婦女們重視外陰瘙癢及小結節症狀的發生,一旦發生,要早日就醫。醫務人員在做檢查時,要仔細檢查外陰部,發現可疑應及時做病理切片檢查,明確診斷後再治療。在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主。
(2)外陰惡性黑色素瘤
這種惡性腫瘤少見。多數由色素痣惡變而來。可發病於任何年齡的婦女,但多數為50歲以上婦女。患者常主訴有外陰瘙癢、出血及色素痣長大等症狀。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經血管或淋巴轉移,惡性程度高。治療以盡早手術切除為主。由於外陰部黑痣有潛在惡變的可能,一旦發現,應及早切除,以防止惡變。
(3)外陰基底細胞瘤
一般發生於30歲以上婦女,但很少見。主要表現為大陰唇有小腫塊,發展緩慢,很少有轉移,但經常有多發性病灶同時存在。若在婦女外陰部已發現一個腫瘤,即應檢查全身皮膚其他部位有無基底細胞瘤,還要詳細檢查是否同時存在其他部位的原發癌。比如乳房、胃腸、肺、宮頸、子宮內膜及卵巢等部位。治療原則是施行較廣泛的局部切除術。
(4)前庭大腺痛
本病多發生於老年婦女,特別是60歲以上的婦女。早期無症狀、患者因外陰部位發現腫塊而來就診。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可破潰形潰瘍或繼發感染,引起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以及局部刺痛感。因此,如果早期在小陰唇深部觸及堅實腫塊,經消炎治療無效,應及早做活檢,並進行病理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除了上述4種外陰惡性腫瘤外,其他還有外陰肉瘤、外陰部轉移性惡性腫瘤。外陰癌患者發病前常有多年的外陰瘙癢史。病變的早期常在外陰部發現小而硬的結節,但由於不痛不癢而被忽視。有的可長達兩年不發生什麼變化。如若被抓破或自行破潰,潰瘍麵發生細菌感染,則有膿血性分泌物並伴有疼痛,且久治不愈。因此,遇到外陰部久治不愈的潰瘍要做病理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女人應當拋棄保守的思想,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第一重要的,任何時候都不能羞於就醫,健康是自己的,幸福是自己的,若為了所謂的“顏麵”而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那就真的太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