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代大墓(1 / 2)

乞丐的話讓我們唏噓不已,一個看起來絲毫不起眼的乞丐,竟然為了回報關曉婷的一飯之恩,能夠做到一些常人想不到的事情,甚至還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種感恩之心,難能可貴。

而關如海的那個朋友,表麵上一直跟關如海客客氣氣的,十分要好,但卻做出這種事情,乞丐信誓旦旦的說他不會看錯,雖然那個人戴著頭盔,可他跟那個人打過好幾次交道,而且人死了之後會知道一些死之前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他就更加確定那個人就是關如海的好朋友,步行街上的另一家商店的老板。

關如海也想不通他那個朋友為什麼要跟別人一起來偷自家的店,但有些事情不用想的那麼明白,知道了就行。

乞丐要告訴關如海的話都已經說完了,我讓王大膽準備把乞丐送到黃泉路,並給閻王下一道敕令,讓乞丐在地府少吃些苦頭,投胎的時候挑個好人家。

然而,乞丐做了一個讓我們都想不到的決定,他說,他不要去地府,要把他的福報給關曉婷,他吃了一輩子的苦,關曉婷是他在這個世界感受到的唯一的一絲溫暖,他要保佑關曉婷一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他這句話讓我們當場愣住,關曉婷和關如海不懂什麼叫福報,但是我們知道,福報那是隻有長輩死了以後才能給子孫的福蔭,而其他的人要想把自己的福報給別人,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代價很大,很少有人會願意這樣付出。

我對乞丐說,“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進來之前我已經說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讓王大膽祝福你,讓你下輩子投個好人家,但你這樣做,你的下輩子就沒有了。”

關曉婷從我的話裏也大概明白了福報的含義,說她不要乞丐的福報,她現在這樣就很好,而且她也不求大富大貴,平平淡淡的就夠了。

關曉婷的一席話,讓我們也頗為詫異,明知道了福報的好處,關曉婷竟然選擇不要,不過她要不是這樣的性格,恐怕乞丐也不會因為惦記著她的一飯之恩,而選擇用最無聲的方式默默報答關如海和關曉婷了。

關曉婷的工作乞丐幫不上忙,所以他選擇了用幫關如海回報關曉婷,不管關如海怎麼誤會他,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雖然說是把福報給關曉婷,但是關如海這時候也插嘴說他已經夠對不起乞丐的了,絕對不能再讓乞丐付出更多的東西。

再說了,關曉婷僅僅是給了乞丐一頓飯,給了他一些可有可無的幫助,不值得乞丐這麼為關曉婷付出。

乞丐搖搖頭,說出一席讓我們十分震驚的話。

“我活了這麼多年,見過太多的苟且,雖然不敢說全都是一些爾虞我詐的東西,但沒有幾個是真心的。來生再當人又有什麼意思,繼續看這些苟且的事情嗎?如果有來生,寧願不為人,做一條海裏的魚,做一隻天上的鳥兒。”

他的話讓我們震動,如果有來生,寧願不為人,這得是多麼的絕望才會說出的話?

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沒幾個人能夠正眼看他,這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內心,而關曉婷的那些作為是他生活裏麵僅有的一絲溫暖。

可那一絲溫暖麵對整個世界來說,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不足以讓乞丐麵對整個世界的寒冷,他的天空,依然是灰色,是黑色,就是沒有光亮。

但就是這一絲溫暖,讓乞丐感受到了唯一的被尊重,唯一讓他覺得自己是人。

於是乎,乞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到現在,他最絕望的時候,他也寧願沒有來生,選擇讓他唯一感覺到溫暖的那個好人繼續溫暖下去。

乞丐的主意很正,關曉婷的主意也很正,她做的那些事情,不足以讓乞丐如此為他付出。

而且,選擇把自己的福報給別人,有一個很大的後遺症,他有沒有下輩子還要另當別論,但如果他下輩子真的做不成人,他也不會有好的境遇,甚至比這輩子的遭遇還要淒慘,還要讓人同情。

關曉婷和乞丐兩個人的主意都很正,也都很堅決,這個時候我也不知道要選擇幫誰,無論幫誰,都有足夠的理由,但也都讓人覺得不夠完美,心中有缺憾。

如果乞丐沒有提出福報這一說,我們就會順理成章的送他去黃泉路,把他送到地府,讓他下輩子有一個好的家庭,能夠讓他感覺到更多的溫暖。

或許,這樣會改變他對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