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鍾,正式開飯。楚沫請族長族老們村長坐在主桌安上,楚沫叫張鐵柱和趙若秋兩人也一起上主桌,但是被拒絕了,楚沫也不勉強,開席前,說了一些場麵話。說完,村民們迫不及待地等待開桌,楚沫一聲令下,開飯。
村民在嬉笑中熱鬧開席,吃著美味的飯菜,臉上帶著笑意。熱鬧的場麵一直延續到十點鍾,才慢慢散去。
第二天,生活還是繼續與之前一樣,一大早起來,帶著幹糧,全家人一起上山采摘蘑菇木耳薑。聰明的留下一些下來備用,曬幹保存好。沒想到那麼長遠的,一采摘回來就全部拿去賣。
今天,楚沫安排人去稻田裏拔秧苗,插秧。每棵秧苗的距離在十五公分左右。聽到楚沫這樣吩咐,他們就很疑惑了。他們祖祖輩輩種田以來,距離大多數都是七八公分,除非稻種實在不夠,距離還是控製在十公分左右。
就有人問道,“十一姑娘,這距離是不是太大了?”十五公分距離太大了。
這要楚沫怎麼解釋?難道說種太密麻對稻種不好?這說法,他們不一定會認同,因為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這麼種來著。隻能這樣解釋了,“距離剛好,稻種不夠。”
在現代一畝田還要兩斤稻種呢,更何況在落後的古代,稻種沒經過培養,發芽率說不上差,但是也好不到哪裏去。
要不是培養秧苗過程中,楚沫讓人時刻關注著。現在說不定能活的還沒有這麼多,八十畝兩百斤稻種剛剛好。如果插秧的距離太近的話,完全不夠的節奏。
村民們聽到楚沫這樣說,心裏了然。楚沫叫他們泡種的時候,他們就覺得兩百斤的稻種種八十畝稻田在他們看來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種的距離大一點,說不定剛好夠。
剛才問話的人朝著村民們喊道,“知道了。鄉親們,你們都聽到了麼?”他就怕鄉親們按照自己的習慣,插秧的距離七八公分,這可要壞事的。
村民們異口同聲說道,“聽到了。”十五公分的距離。
“聽到了,我們就開始吧。”
漢子安排好人拔秧苗,運秧苗,插秧苗。楚沫在一旁滿意地看了他一眼,這人在這幫人裏頭毅然成了領頭人,不用她安排,他也會自動幫她安排好。這人值得重用,就是不知道品行如何了。
“十一姑娘,你看這樣行麼?”漢子蘇林走過來問楚沫道,他是安排好人,但是最後的決定還是要以楚沫的為準。
楚沫淡淡地說道,“你安排就好。”有人幫她忙活,她自然不會去幹涉。
得到楚沫的同意,漢子蘇林一揮手,村民們都去忙活了。楚沫看著這情況也沒有什麼要她安排了,還是去一趟鎮上吧。手上的錢都差不多見底了,把手上的靈芝給賣了。好補貼家用啊。
楚沫現在才知道花錢如流水是什麼情況了。賣人參得的一千六百兩現在還剩下不到十兩銀子。這段時間買這買那的,基本都花光了。
但是楚沫還是不知道那錢花在哪裏了。隻出不進,一個字就是窮啊。
村裏的牛車都是一大早出去的,現在都變成下午才去。楚沫隻能騎著野馬去鎮上了,正好試一下在古代一襲紫色長裙飄飄,騎著馬奔跑裝逼的感覺。
回到家裏,楚沫牽出馴服好的野馬,出了大門。一個躍身,楚沫躍上馬鞍,做好,一揮鞭子抽馬,飛快離去。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