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飲食技巧與保健(18)(1 / 3)

中藥煎煮後的剩渣,是一種養花的好肥料。因為植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肥料,在中藥裏都有。其使用方法,將藥渣裝入缸、缽等容器裏,拌進泥土,再摻些水,漚一段時間,待藥渣腐爛變成腐植質後就可使用。一般是把藥渣作為底肥放入盆內。還可根據花卉生長過程中的需要隨時摻入。

嘔吐服藥三法

1.對於容易引起嘔吐的藥物,可分批少量服用;

2.若藥為水劑,可將藥液滴在溫開水中,稀釋後再服;

3.服藥前先含少許生薑,或服藥後馬上漱口,可減少藥物對病人的刺激,避免嘔吐發生。

吃藥講究姿勢

吃藥要講究姿勢,是為了更好地發揮療效,避免不良反應。臥床病人最好采用坐式,以60毫升溫開水送服。一般病人服用藥片,應至少飲用100毫升溫開水,並保持站立姿勢1分半鍾,可獲得良好的療效。心絞痛病人在含服硝酸甘油片時,應將身體緊靠在椅子上,約2分鍾至5分鍾即可奏效。若站著服,因腦部缺血,易眩暈、昏厥;若臥床服,會增加靜脈的回心血流量,使發病時間延長,故以坐式含服藥片為好。

幹吞藥片害處大

吃藥不飲水可致藥效降低或造成食管的損傷。飲水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藥物更快到達小腸,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增加飲水量還可使溶解度小而劑量大的藥物增加溶出量,使吸收增加,從而提高血中藥物的濃度。切忌幹吞藥片,以免藥片損傷食管粘膜。

吃藥忌糖

有些人吃中藥湯劑怕苦,常加糖調味。其實,吃中藥不能濫加糖,這是因為糖會抑製某些退熱藥的療效,幹擾礦物元素和維生素在人體內的吸收。又因中藥的化學成分很複雜,其中的蛋白質、鞣質等成分能與糖,特別是與含鐵、鈣等元素和其他雜質較多的紅糖起化學反應,使藥劑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混濁、沉澱。

老人用抗生素的三種副作用

1.胃腸功能紊亂。四環素、紅黴素可引起腹瀉、腹脹、消化不良;磺胺類藥物可致胃納減退。

2.肝髒受損。四環素、氯黴素和紅黴素、麥迪黴素,由於老年病人藥物半衰期延長,對肝髒的毒性增加。

3.腎髒受損。慶大黴素、鏈黴素在老年人中腎髒毒性反應高於青年人近3倍,並易致腎小管急性壞死。四環素能促使蛋白分解,在有腎損害時,使用此藥會發生危險。

考試期間慎用藥

由於複習考試期間精神比較緊張,可能會引起失眠、焦慮、食欲減少甚至胃痛等症狀時,切忌服能阻滯膽堿神經的藥物,如東莨菪堿、阿托品、胃瘍平及含顛茄製劑。喝茶、吃巧克力糖及含可可的飲料雖可暫時提高智力活動和記憶力,但長遠來看,對青少年來說是不可取的。

濫用止痛藥八害

1.掩蓋症狀。如果在未經醫生診治之前濫用止痛藥,可掩蓋疾病特有的症狀,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同時,還可造成症狀一時減輕的假象,誤認為病情好轉,容易貽誤病機,導致嚴重後果。

2.成癮。一些止痛藥尤其是高效止痛藥,長期服用形成藥癮,對此種藥物產生依賴性,給病人造成極大的痛苦。

3.過敏。許多解熱止痛藥可引起人體過敏性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

4.損害造血係統及血細胞。一些止痛藥(阿斯匹林、安基比林等)長期或過量服用,可對造血係統及血細胞造成損害,引起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甚至會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

5.傷胃、腎、肝。多種止痛藥若長期或超量應用,可致胃粘膜損害,引起胃出血,尤以阿斯匹林為甚。長期或超量服用含有非那西丁的解熱止痛合劑,可引起次腎乳頭壞死及間質炎性變化為特點的解熱止痛藥腎病。長期或超量服用撲熱息痛、安乃近可影響肝功能,損害肝細胞,引起中毒性肝炎。

6.誘發某些腫瘤。一些止痛藥長期服用,對腎乳頭癌有誘發作用。

7.損害聽力。阿斯匹林等止痛藥如長期服用,也可對聽神經造成損害,引起耳鳴,眩暈或聽力下降。

8.孕婦濫用止痛藥可危及胎兒。研究證實,妊娠期間濫用解熱止痛藥,尤其是早孕期間濫用,可危及胎兒,引起流產、畸胎。妊娠中、後期大量服用,也可能造成死胎或新生兒體重過低。

不宜同服的中西藥

四環素與牛黃解毒片。四環素是消炎藥,它容易與鈣、鎂、鐵等無機物結合。牛黃解毒片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兩者同服,形成難以吸收的結合物,效果不好。

洋金花與阿托品。因洋金花裏含有阿托品成分,如同服,超過阿托品的安全用量會出現中毒症狀。

阿斯匹林與鹿茸、甘草及其複方製劑。對消化道潰瘍患者如火上澆油,會增加對胃的刺激作用,並使胃酸分泌增多,對患者不利。

抗生素與含神曲、豆豉、山楂之類的中藥。抗生素有抑製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中藥榴皮、五味子、地榆等含有大量鞣質,鞣質可使維生素B1,失去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