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心理健康:人生幸福的源泉(1)(1 / 3)

沒有哪個時代像如今這樣關注人的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問題已成為當代社會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在今天也沒有哪個人可以漠視心理健康,因為心態決定著每個人的人生成敗。

生存在現代社會,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產生不同程度與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壓力過大會讓人們情緒低落;生活艱辛會讓人們焦慮緊張;情感挫折會讓人們悲傷痛苦;人生坎坷會讓人們憂鬱煩惱。然而,幸福人生的經驗告訴我們:心理健康是幸福的源泉,沒有積極、快樂、情緒飽滿的心理狀態,生活在眼裏會變成灰色。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少一些歎息,就多一些自信;少一些憂愁,就多一分快樂。

講題一:透析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由平和的心態、樂觀的情緒、幸福的感覺交織構成的,是壓力麵前的一種坦然,是挫折之後的一種自信。一個人,若是沒有對人生的深刻感悟,缺乏對環境的和諧適應,他的心理狀態就一定會出現障礙,而這與現代社會的健康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1.什麼是人的心理和心理健康

心理和心理學對許多人來說,有些神秘、有些抽象,覺得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實際上,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心理現象是所有人每時每刻都在體驗著的,是人類生活和生存必需的。可以說,複雜的心理活動正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本質,恩格斯曾將人的心理意識讚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的學說,也是緊緊圍繞我們的生活的。

心理活動雖然隱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但它可以通過行為、語言來表現,並且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徑來測量。心理活動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同小可的。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呢?

心理是心理活動的簡稱,實質上是人腦的功能,即人腦對客觀事物主觀的反映。認知活動是心理過程的基礎。認知開始於感覺,之後是知覺、記憶和思維等活動或過程。比如眼前有一個蘋果,人腦對這個蘋果的顏色、氣味等個別特征的反映就是感覺;人腦對蘋果的顏色、形狀、質感、味道等多種特征的整體、綜合反映即為知覺;種種感覺、知覺的信息在人腦中的儲存就成為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再借助語言,人腦可以對客觀事物進行抽象和概括的反映。思維的上述過程就是人的整個認知過程。

人在認知中所接受的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然後傳導至下丘腦及其邊緣係統,就產生了對這些信息的內心體驗,表現在外就成為人的情緒。根據這些信息,大腦還會產生一個意誌過程,即建立意圖、編製活動程序、確定目標,然後調節和控製人體行為以實現目標。

由於當今社會壓力比較大,人們在學習、工作、家庭等方麵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導致人們的情緒低落、心理矛盾等,更嚴重的話就會出現心理問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和提高,怎樣保持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人的生理健康可以通過各種檢查的結果來確認,但是確認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許多學者和專家從不同方麵和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有的學者認為,心理健康就是符合社會規範、符合醫學標準的心理狀態,而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指焦慮、情緒低落、有強迫性的行為和思維,並因心理原因而造成皮膚、呼吸、消化等生理方麵出現障礙。

世界心理衛生聯合會提出心理健康的定義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一個人僅僅有平衡的心理狀態還不能算是心理健康,隻有同時具備積極的心理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

積極的心理狀態有如下幾種表現:

一是適應環境。

人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人是社會中的人,每個人每天都在與他人交往,這就需要人們學會如何較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的人不僅樂於與人交往,還能夠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同時他們熱愛生活,樂於工作,他們把工作看做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們可以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

二是有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對自己總的狀況比較滿意的感覺,具有積極的心理狀態的人,總是具有深深的幸福感,他們的內心充滿著快樂,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但是當今社會的人們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感,總是有所遺憾和失落。

2.心理健康的人是怎樣表現的

(1)心理健康的人的10條表現

心理健康的人都有哪些特點,又是怎樣表現的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認為,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以下10條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