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直麵人生,壯大你的膽識(1)(1 / 3)

人生中的膽怯,大多來自人的心中所產生的對於結果未知的不自信。情感的打擊、事業的壓力、健康的危機、社會的變故,都可以讓人們心裏出現程度不等的怯懦、畏縮、悲觀、自卑、恐懼等不良心態。這種心態若不及時地加以調適,就會消磨人的意誌,軟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從而使人們失去自尊,屈尊地活著。

畏自心生。無論我們遭遇到什麼事情,隻有自己才能讓自己害怕。隻要認清了事情的實質,堅定自己的信心,勇敢頑強地追求,天下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事。

講題一:你為什麼會感到膽怯

信心決定著一個人的勇氣。對於人生中的困難和危險,是選擇回避還是挑戰,是敢於麵對還是隻能屈服,都取決我們自己的自信心。一個總是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人,就必然會陷入畏懼與怯懦的陷阱,最終使人生失去光彩。

1.膽怯是一種性格缺陷

膽小、怯懦是弱小者常有的心理特點,在孩童甚或在成人身上,麵臨強大的對手或較大的威脅時,都會產生一種膽怯心理。一個人心理越成熟,對壓力的耐受力越強,就能較少膽怯而鎮靜地應付一切。相反,則容易陷入膽怯的困境之中。

膽怯是一種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膽怯者常膽小怕事,不敢承擔責任,遇事退縮、逃避,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屈從他人,甚至逆來順受,缺乏反抗精神;膽怯者意誌薄弱、進取心差,缺乏安全感,總希望有一個強大的臂膀可以依靠,害怕遇到困難,害怕打破常規,害怕出乎意料;膽怯者感情脆弱,容易在生活壓力或困難麵前驚惶失措,對生活有一種畏懼感。

膽怯因為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害怕失敗而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缺乏創新,沒有鬥誌,難以受到成功的喜悅與幸福,在生活中由怯於與人交往,逐漸發展成為回避交往而自我封閉,形成不良的人際關係。

膽怯性格的形成,一方麵與遺傳因素有關。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容易產生羞怯心理的成年人中有40%與遺傳因素有關。另一方麵,膽怯是環境和教育作用的結果,例如有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在社交上是積極的,並在大眾麵前經常露麵,他們的孩子則傾向於較少羞怯。另外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如果經常受到懲罰,且做出成績時得不到及時的獎勵,這種孩子也容易形成膽怯的性格和心理。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膽怯是由於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主要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猜疑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

2.膽怯使一切變得不可能

膽怯是個人生的泥沼,拖住和阻止人們前進的腳步,使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裹足不前。

有人將一隻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撲過去,它失敗了,但它毫不氣餒,接著又使勁向小魚撲過去,不但沒有咬到小魚,反而頭部受了重傷。食魚的欲望促使它發動了第三次、第四次進攻……多次的進攻都失敗了,它便失去了信心,就不再進攻了。這個時候再將玻璃擋板拿開,可是鱷魚仍一動不動,它隻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前悠閑地遊來遊去,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最後活活地餓死了。

鱷魚受習慣的影響,死於成見。而我們也可能會犯鱷魚所犯的錯誤。為什麼失敗之後我們不敢再向前走,哪怕是一小步?阻礙我們前進的,就是在我們心中的怯懦。

膽怯心理一旦沉澱下來就表現為怯懦的性格,其基本表現是:膽小怕事,遇事好退縮,容易屈從他人,甚至逆來順受,無反抗精神;進取心差,意誌薄弱,害怕困難,在困難麵前張皇失措;感情脆弱,經不住挫折和失敗。一個人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閉,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際關係,反過來又會加深怯懦。

具有怯懦性格表現缺陷的人,由於缺乏交往處事的主動性,因而常被人視作性格內向,隻有在其與人交往或處理具體事務時,這種人格表現缺陷才會顯露出來。例如在與人交往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約束自己的言行,神態也顯得極不自然,以致躲躲閃閃,手足無措;在交談時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從而影響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友誼。

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竭盡全力地企圖避開那些妨礙自己前進的事物,但殊不知有的時候回避帶來的後果就是失去。

性格怯懦的人,麵對邪惡可以抗爭而不抗爭,逆來順受,忍氣吞聲,應著人們常說的八個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怯懦者往往自己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他們害怕有壓力的狀態,因而他們也害怕競爭。在對手或困難麵前,他們往往不善於堅持,而選擇回避或屈服。懦弱者對於自尊並不忽視,但他們常常更願意用屈辱來換回安寧。

對於膽怯而又猶疑不決的人來說,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3.膽怯心理有害於人生前程

膽怯作為一種不良心理,它傷害人的心靈,有害於人的前程。

有一個女孩因工作出錯而被老板開除了。於是她哭著跑回了家。她從此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根本不敢再出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