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做金錢的主人,既賺錢又快牙(5)(1 / 3)

雖然多賺了些金錢,但這些人如此玩命工作實際就是在透支生命。可惜的是一些中青年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年輕時拿命換錢,歲數大後拿錢換命”這句話也不過常被人說說而已。調查數據顯示,75.1%的中青年人對拚命工作甚至“過勞死”的人表示理解,隻有18%的人認為“這種健康風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造成“過勞死”現象的最關鍵的原因是心理問題,他們不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沒有定期維護自己的健康。很多疾病都是在慢慢侵蝕、消耗身體的機能,如果不細心觀察和定期體檢,這些變化很難被發現,一旦發作,後果會很嚴重。

所以,千萬不要走進拿健康換金錢的死胡同,而應在工作與休息之間找到心理平衡點,不能為了金錢而漠視生命,要珍愛生命。以生命為代價的發財致富,有什麼意義呢?不要對自己要求太苛刻,要及時消除工作中的焦慮、強迫心理;周末一定要休息,多去野外郊遊,使身心得到徹底放鬆,才能愉快地麵對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3.別因他人發財而心理失衡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賺了錢,某人升了官,某人買了車,某人住進了別墅,等等,自己本來比別人強,可卻不如別人風光體麵。

對比產生了心理不平衡,而這種心理不平衡又驅使著人們去追求一種新的平衡。

一天,外國一家知名企業下屬的一個研究所的技術助理,用他的安全通行證,從研究所偷走了價值很高的計算機和設備。他把這些設備拿到國際市場出售,還在網上進行拍賣,結果被警方逮捕。

他說:“一些人因公司給他們的股票期權成為百萬富翁,可是我沒有,還時時麵臨著被解雇的危機,所以心理很不平衡。本來我也是有希望得到公司股權的,可經濟衰退使我做富翁的美夢變成泡影。我為公司作出了貢獻,快要享受的時候卻出現經濟滑坡,大裁員,太不幸了。我認為,我是拿走我應該得到的東西。做這件事的不止我一個,大家的心態是一樣的。”

如果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損害別人,自覺受道德約束和規則限製,通過正當的努力、奮鬥去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稱道和慶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擇手段,毫無廉恥,那麼就必然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由此,人生也必將陷入難以回旋的敗局之中。

周某原先曾是個表現不錯、工作很能幹也很有實力的地方官員,因政績突出,不斷受到提拔。但在最近這幾年,當他知悉過去的同事、同學通過各種途徑生活條件都比他好時,心裏總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們差,職位也比他們高,可錢卻比他們少。

而且自己作為一地之長,擔子比他們重,責任比他們大,工作也比他們辛苦,經濟上卻不如他們,於是心理上便產生了一種不正常的壓力,並有了一定要超過他們的想法。於是他在任職期間,大肆收受賄賂。這樣,他思想上警惕的閘門在不平衡心理的驅動之下終於撞開了,欲望的洪水頓時傾瀉而下,一發不可收,最終成了一名被判“死緩”的囚犯。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之中,使他們滿腹牢騷,不思進取,工作中得過且過,更有甚者會鋌而走險,玩火燒身,走上了危險的鋼絲繩。

因此,我們必須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誤區。怎樣才能從這種不平衡的心理誤區中突圍出來呢?以下幾點值得考慮:

(1)首先不可亂比較因為不平衡心理源於比較,源於比較方式的不當,源於比較“參照係”選擇的失誤。例如剛才所說的地方官和教師,他們所選擇的比較“參照係”自然是那些風流倜儻的有錢人,自認為能力、才華不比他們差,而收獲卻比他們少,這是多麼不公平!其實,隻要我們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勞動者,麵對著眾多的普通人,我們的心靈必然會多一分平靜豁達,甚至多一分愧疚。還有什麼不平衡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