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大腦的誤解
聚焦
作者:劉彬
人類的大腦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高級、最神奇的器官,直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無法真正地認識我們的大腦。人類在對大腦的認識過程中,充滿了對大腦的誤解。
誤解1:人類大腦隻使用了不到10%的空間?
有科學家認為,人類大腦隻使用了不到10%,即大腦90%以上都處於休眠狀態,即使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精英,其大腦的開發程度也隻達到13%左右。這個說法暗示著我們具有變得更聰明、更成功的巨大潛力,因為人類可以好好開發利用剩餘的大腦。但真是這樣嗎?
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是非常活躍的,整個大腦一直都在被使用,不同的大腦區域對應不同的身體功能,比如看、聽、說和肌肉控製等,因此大腦不會有用不到的地方。研究發現,大腦中沒有有待開發利用的區域,事實上,即便是簡單的任務也需要全腦的共同參與。劍橋大學神經心理學教授芭芭拉·薩哈基安說:“人類隻用到大腦10%的說法是非常荒謬的。無論何時整個大腦都是活躍的,其神經細胞都在工作中,因為一旦神經細胞閑下來,那就說明它退化或死亡了。我們還可以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觀察大腦的活動,當一個人在做事情或想問題的時候,任何一個簡單的動作,比如握手或讀單詞,都需要10%以上的大腦參與。即便一個人什麼事也不做,大腦也處於忙碌狀態,因為它需要控製身體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心率。”
“10%”的說法還預示著大腦有太多“沒用上”的部分占據著空間。按照這種說法,切除或者損壞“沒用上”的部分,對大腦造成的影響應該可以忽略。然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即使破壞人類大腦的很小區域,也可能產生行為上的毀滅性效果。如由中風引起的大腦很小區域的損傷,都可能引起身體許多功能的喪失。
從進化的觀點看,大腦不可能進化出90%無用的部分。如果大腦沒有優勢,它就不可能這樣進化。大腦是維持和利用巨大身體能源供應的昂貴器官。另外,功能性大腦成像研究顯示出大腦所有區域的功能。就算是我們在入睡時,大腦也是活躍的,這時候大腦仍然被“占用”,這隻是另一種活躍狀態。
用發育的觀點來看,10%的大腦利用率也是站不住腳的。諾貝爾獎得主戴維·哈勃和托斯頓·維塞爾證實:如果在早期發育階段沒有視覺信息刺激眼睛和大腦,那麼視力將全部喪失。我們可以這樣推論:假如90%的大腦沒有被利用的話,那麼,很多神經旁路就會退化。
據了解,“人類隻用了大腦10%”的說法可能源於一些作家對早期大腦研究者科學論文的誤解。20世紀初,來自美國的學者對大腦功能做過早期的研究,他們曾在研究報告中提到,“人類還不知道90%的大腦到底做了什麼”,這個說法可能被錯誤解讀為人類隻用了大腦的10%。此外,當時專家提出人類大腦中有“安靜的皮質”,這也被認為大腦中有未開發利用的部分。
鏈接1:
人類大腦的秘密
人類大腦的重量平均為人體總體重的2%,但它需要使用全身所用氧氣的25%,相比之下腎髒隻需12%,心髒隻需7%。神經信號在神經或肌肉纖維中的傳遞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320千米。人體內有72千米的神經。人的大腦細胞數是全世界人口總數的2倍多,每天可處理8600萬條信息,其記憶儲存的信息超過任何一台電子計算機。人的大腦裏儲存的各種信息,可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量的50倍,即5億本書的知識量。
大腦的四周包著一層含有靜脈和動脈的薄膜,這層薄膜裏充滿了感覺神經。但是大腦本身卻沒有感覺,即使將大腦一分為二,人也不會感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