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陸封鎖的失敗及其教訓(2 / 3)

1806年11月21日的柏林敕令宣布:“大不列顛諸島處於被封鎖狀態”,不過此時尚未征服歐洲全境,波羅的海沿岸和伊利亞半島均不在他控製中。到1807年拿破侖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於7月7日和9日,經過威逼和利誘,分別與俄國和普魯士簽訂提爾希特條約,規定兩國必須加入大陸封鎖體係,同時還將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伊利亞半島全部納入封鎖體係。稍後,拿破侖又對大陸封鎖體係的薄弱環節進行了補充,連續頒布楓丹白露敕令和兩道米蘭敕令。到1811年,大陸封鎖製度已經如水桶般將英國經濟基本禁錮起來。

法國的封鎖對英國經濟構成了致命威脅,受到嚴密封鎖的英國當然不甘心坐以待斃,英國想盡一切辦法對大陸封鎖製度予以反擊。

在柏林敕令之後,英國頒布了一係列的“樞密院令”加以應對,主要內容是沒收執行柏林敕令的中立國船隻;對往來敵國的中立國船隻指定在英國港口卸貨;繳納高額關稅;領取特許證;禁止向法國運輸某些產品等等。英國的這些應對措施,主要是為吸引中立國的對外貿易,利用中立國船隻開展自己的貿易。

但隨著法國楓丹白露敕令和米蘭敕令的頒布,英國的對應措施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貿易額大幅度下降,歐洲市場的貿易基本喪失。

盡管英國受到大陸市場的嚴厲壓製,但由於擁有強大的製海權,牢牢控製著海上主動權,於是英國加緊了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奪取了諸多法屬殖民地,以彌補在大陸貿易上的損失,法國對此則鞭長莫及,無能為力。在這種狀況下,英國的出口貿易竟然逆勢增長,出口總值從1805年的4820萬英鎊上升到1810年的6100萬英鎊。英國一個叫伊韋爾努瓦的禦用政論家在《大陸封鎖的效果》一書中寫道:“你們的封鎖頂不了什麼事!你們的巧安排真是了不起,你們一心要把人家餓死,人家卻吃得脹破了肚皮。”雖然文字讀起來十分粗俗和輕佻,聽起來也十分滑稽,但卻道出了實情。

大陸封鎖實際也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極端形式,受到保護的法國工業由此得到一定的利益,如冶煉製造工業、棉紡織工業、生鐵產量比大革命前翻了一番,紗線產量從1806年的200萬公斤上升到1812年的1000萬公斤,還帶動了新興工業的發展,糖的提煉水平大幅度提高,對外貿易由1803年的8300萬法郎的逆差,變成了1809年的4300萬法郎的順差。

大陸封鎖在歐洲的經濟後果

此時的法國還沒有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農業收入,而且歐洲其他國家的工業化水平更差。大陸封鎖導致了各國的農產品市場的喪失,同時還導致了部分需要依賴進口的原材料工業萎縮。如棉紡織工業由迅速擴張又變成迅速衰落,到1811年,法國的1700個紡織企業中隻有300多個能繼續開工,其餘企業隻能使用替代原材料才能開工。拿破侖為此不得不采取一些變通手段,增加原材料的進口數量,這就給英國貿易有了可乘之機。更重要的是由於英國對海洋的封鎖,法國還失去了海外市場和殖民地市場,再就是大陸封鎖對歐洲各國的工業也起到了一定保護作用,使歐洲各國的工業水平有所提高,這些國家的產品反而與法國產品形成一定競爭性,削弱了法國產品的競爭能力。

我們知道,拿破侖的大陸封鎖製度是在征服歐洲的情況下才得以實現的,這個製度是出自拿破侖這個專製君主的意願而非歐洲其他國家的共同意願,其他國家是因為被征服不得已附和拿破侖,才虛情假意加入這個體係中的,雖然這些國家均有所收益,但產生的問題也更多。

由於法國工業產品不論在價格上還是產品的品質上,它的競爭力都比不上英國產品,大陸封鎖後的法國產品並非英國產品的理想替代品,因此,各個國家很難真心實意地抵製英國產品,走私現象十分嚴重。

在此情況下,拿破侖還將法國因大陸封鎖造成的損失轉嫁給其他國家。拿破侖有一個核心理念:法國高於一切。作為一個君主,忠於自己的國家,維護國家利益,原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將自己的利益淩駕於其他國家之上,而且是通過強製性武力手段加以實現的,這些國家懷有強烈的被壓迫感,雖然一時無力反抗,但內心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拿破侖對這些國家采取的措施十分苛刻,為確保法國產品銷售,他禁止各個國家之間相互輸入工業品,強迫各國接受對法國實施優惠關稅。

對此,拿破侖的弟弟、被任命為荷蘭國王的路易·波拿巴也表示了嚴重不滿。他於1810年3月23日給這個十分專製的哥哥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如果你希望鞏固法國的現狀,獲致海上和平,或者出擊英國成功,依靠封鎖體製之類的手段是達不到這些目標的。靠毀滅你親手創建的王國、削弱你各個盟國、蔑視各國最神聖的各項權利以及國際公法首要的各項原則也是達不到目的的。相反的,你應該使他們成為法國的朋友,鞏固和增強你的各盟國直至能像親兄弟般地依靠他們。毀滅荷蘭遠不是襲擊英國的辦法,反倒會因為工業和財富全都逃到英國而更加增強其力量。”路易·波拿巴的信不僅言真意切、技經肯綮,而且還給哥哥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襲擊英國的方法實際有三個,即:使愛爾蘭脫離英國,占領東印度群島,或者實地進犯。後兩種力量最為有效,但沒有海軍是實行不了的。使我吃驚的是第一種方法竟那麼輕易地放棄了。按照優惠條件獲致和平比損害本國和友邦以圖造成敵國更大的傷害要可靠。”也就是說,拿破侖采用的政策根本是一條損人不利己、行不通的政策。但弟弟的好言勸說,非但沒有說服剛愎自用的拿破侖,拿破侖還回信嚴厲指責弟弟“無藥可救”,接著率兵進攻荷蘭,嚇得弟弟棄國出逃。拿破侖於是將荷蘭並入了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