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傷
戳傷是指用小刀或剪刀、鋼針、鋼釺等尖銳物品刺戳造成的意外傷害。表麵上看去傷口不大,有些農民朋友一位不必理會;其實傷口可能很深,把汙垢或細菌帶到裏麵。傷口一旦發炎,就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引致嚴重疾病,甚至死亡。
戳傷也可能嚴重傷及體內的血管和神經,因此不能等閑視之,農民朋友在使用各種刀剪銳器時要十分小心。
農民朋友在戳傷後,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緊急救治:
1.用清潔紗布或其他布料(幹淨手絹也可以),甚至用雙手按住傷口四周以止血,如果利器仍插在傷口內,切勿拔出來。
2.使受傷部位抬高,要高於心髒。如果疑有骨折時,切勿抬高受傷部位。
3.如果刺入傷口的物體較小,可用環形墊或用其他紗布墊在傷口周圍。
4.用幹淨的紗布覆蓋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紮,但不要壓及傷口。
5.及時送醫院救治。
紮刺
木刺、金屬屑或玻璃碎片紮入皮膚後,農民朋友如果不細心消除,小刺留在皮膚內久未拔出,可能引致破傷風。破傷風是一種危險的感染,可引致肌肉急劇痙攣,特別是下頜肌肉,因此又名牙關以閉。
那麼,農民朋友不小心紮刺後,可按照以下步驟救治。
1.如果是大刺或已深入皮膚,農民朋友切記不要自行取出,應該找醫生或到醫院的急救部門求診。
2.肉眼看得見的小刺通常可以用鑷子拔出,但要注意衛生,農民朋友動手前必須洗淨雙手。也不要對著傷口咳嗽或者打噴嚏,以免細菌進入傷口引起感染。
3.取刺前,鑷子必須用火柴、打火機或煤氣爐燒過,進行消毒,冷卻後才可以使用。消毒後不要擦掉鑷子上的煙垢,也不要觸及鑷子的末端。
4.如果小刺紮得較深,就得找醫生處理,不要自己動手,以免弄巧反拙,小刺更難取出。
凍傷
天氣寒冷時,鼻尖、耳珠、麵頰、下巴等露出來的部位,由於皮膚受寒,血管收縮,血液供應受阻,時間一久就可能凍傷。有時,農民朋友手上帶了手套,腳上穿了鞋褲,也會凍傷。如果農民朋友不及早取暖,凍傷處可能生壤疽。
凍傷後,農民朋友可以按照下列方法救治。
1.盡量把傷者移到戶內避寒。
2.解開傷處衣服,脫下戒指等飾品。
3.與傷者皮膚相接觸,可使其傷處暖和。把傷者凍傷的腳放在自己腋窩;用自己溫暖的雙手捂住傷者耳、鼻或麵頰。
4.農民朋友切記,不要用幹熱或輻射熱加患處。治療凍傷一定要慢慢解凍。
5.切勿揉擦或按摩凍傷處。
6.凍傷部位回複正常體溫後,裹上毛巾或其他衣物,然後蓋上毯子。
7.把凍傷處抬高到患者胸部水平以上,可減輕腫脹、疼痛。
8.解凍過程中,凍傷出可能變得青藍色,並且出現血皰。切勿弄破血皰或塗藥。
9.嚴重者,最好去醫院治療。
農民朋友應該知道,預防凍傷比治療凍傷容易得多,必須防患於未然。方法如下:
1.局部凍傷在初期並無明顯感覺,因此,農民朋友對易凍傷部位需密切觀察,看臉上有無白色斑點。
2.頸部、臉部最好用布圍住,將袖口、褲腳紮緊防止風雪吹入。
3.為防凍傷,要及時活動麵部肌肉,如做皺眉、擠眼、咧嘴等動作,用手揉搓麵、耳、鼻等部位。特別注意鞋襪的幹燥,出汗多時應及時更換或烘幹,因為在潮濕的情況下最易凍傷。
擦傷
擦傷是指由於鈍器(略有粗糙)機械力摩擦的作用,造成的損傷,主要變現為表皮剝脫、翻卷。農民朋友身上常有這樣的小擦傷,一般不用看醫生,但如傷口汙穢或沙粒嵌入傷口內,可能引起感染,就應去看醫生。
通常擦傷後,農民朋友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護理。
1.處理傷口前,一定要洗幹淨雙手。
2.用一塊幹淨的紗布或棉球,蘸微溫的肥皂水清洗傷口周圍。農民朋友注意從傷口向外揩拭。
3.用水衝掉浮塵或碎石粒,或用鑷子小心地清除。
4.用幹棉球吸幹傷處。
5.擦傷的麵積小,貼上膠布即可,如果傷口較大,則蓋上消毒敷料。如果沒有消毒敷料,也可用一塊摺疊好的幹淨手帕代替:把手帕裏麵翻出來,用幹淨的部分蓋在傷口上,再用繃帶或膠布把敷料包紮固定。
6.不要向傷處或敷料咳嗽,以免傷口受感染。
7.農民朋友切記,不要用棉花做敷料蓋傷口,因為會黏附在傷口上。
8.如果傷口十分肮髒,或者被生鏽的物體弄傷,農民朋友就要立即找醫生診治。農民朋友可能要接受預防破傷風注射或一療程的抗生素治療。
9.如果日後傷口滲出膿液,或傷口疼痛發炎,農民朋友也應去看醫生。
扭傷
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多在外力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常範圍的活動,造成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
扭傷一般症狀有:關節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等症狀,其程度隨損傷程度而加重。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並引起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同時合並關節內滑漠和軟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