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日常食物的營養真相(1)(1 / 3)

有些我們追捧的食物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富有營養,也有些食物的營養素因烹調會損失很多,而解決辦法卻很簡單。

認識日常食物的營養真相,花最小的代價攝入最佳的營養。

鮑魚的營養價值並不比田螺高

鮑魚是一種名氣很高的美食材料,一直被作為高檔宴席的主角,然而,鮑魚的營養價值並不比田螺高。

鮑魚屬於貝類,拿其所含蛋白質和脂肪與田螺相比,100克鮑魚的蛋白質含量12.6克、脂肪含量0.8克,而100克田螺的蛋白質含量11.0克、脂肪含量0.6克,可見二者相差不多。從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來看,每100克鮑魚的維生素B1含量0.01毫克、維生素B2含量0.16毫克、煙酸含量0.2毫克,而100克田螺則分別是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19毫克、煙酸2.2毫克,所以,鮑魚的營養並不比田螺突出。

從以上解析可以看出,鮑魚的營養價值與田螺相當,但價格卻比田螺貴上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說鮑魚吃起來相對美味一些的話,也隻是它所含的鈉、糖、氨基酸和有機酸等多一些而已。

燕窩並非高級滋補品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燕窩滋補推崇備至。其實,燕窩成分功能單一,從營養價值上來說,燕窩隻是一種低營養的食品,每100克燕窩的熱量相當於100克米糕,吃一個蘋果就可以補充200克燕窩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另外,燕窩中也並不含有什麼特殊的營養素,燕窩中含有的營養素都可以從日常食物中找到代替食物,沒有不可取代的營養素。

蔬菜中的維生素C並不那麼怕熱

在特定條件下,維生素C是不怕熱的,甚至是耐儲藏的。

比如在酸性環境中,酸會保護維生素C不被破壞;在與氧氣隔絕的環境中,比如罐頭、含維生素C的飲料,在加工的過程中可能多次被加熱,仍含有不少維生素C。尤其是番茄罐頭和其他酸性水果罐頭,都被認為是高維生素C食品。另外,澱粉和糖類也可以保護維生素C,將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和富含澱粉和糖的食材一起烹製,就會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維生素C飲料是否比水果更好

很多人不愛吃蔬果,為了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便喝維生素C飲料來替代。許多正規生產的維生素C飲料中,確實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成分,按照飲品的營養含量介紹,喝一瓶維生素C飲料就等於吃500克水果,但是,飲料中維生素C能被吸收的隻有很少一部分。雖然飲料中添加的維生素C在化學結構上跟水果中的一樣,但是對健康的效果卻不一樣,因為水果中除了維生素C還有其他的營養物質,它們互相配合互相作用,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

少吃糖能延壽

有研究表明,對糖的攝入量如果進行嚴格管控,會延長人的壽命,最理想的結果是可以延壽達15年之多。研究者提出一個論斷,即人們越早減少熱量的攝入,越能延緩各種疾病的發生以及延長壽命。人體中含有一種延緩衰老的酶——氧化還原酶,如果正常食用或者過多攝取熱量,它的活性會成反比降低;相反,隨著熱量攝入的減少,它的活力會明顯地增加。因此,減少糖的攝入量能延緩衰老。

白糖比可卡因更容易上癮

人們普遍認為,可卡因是使人成為癮君子的罪魁禍首。可是還有一種食物更能讓人上癮,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白糖。

有實驗研究表明,在麵對分別含有白糖和可卡因的飼料中,小白鼠們最終選擇含有白糖飼料的數目占了總數的94%,研究者們推測,造成從遠古以來動物對糖的嗜好源自於舌苔上的甜味受體。酸甜苦辣鹹中,經過研究發現甜味受體最為敏感。而且甜味受體在受到滿足時,會獲得大腦反饋的獎勵信號,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種嗜癮的狀態。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白糖並不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營養價值很低,攝入白糖後還必須調用身體的維生素含量來對其進行消化,破壞人體的酸堿平衡,此外,白糖還是高血糖、肥胖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白糖應盡量少吃,適可而止。

吃甜食會讓人注意力分散

研究者調查發現,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聽講,與攝入甜食的量有一定的關係。當糖分的攝入量過多時,體內就會產生一種叫丙酮酸的代謝物,這種代謝物必須在維生素B1的幫助下才能被排出體外,而大部分甜食中並不含有維生素B1,大多數孩子也不喜歡吃含有維生素B1的食物,例如穀物、豆類等。這樣一來就使得丙酮酸等代謝物排不出體外並在大腦中聚集,造成孩子性格的異常,並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為了防止分散注意力,必須控製攝入的甜食量,並且多食用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

甜食會招來癌症風險

甜食在許多時候確實很誘人,但調查研究表明,甜食吃多了會招來癌症的風險,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血糖水平較高的女性患癌症的風險會比較高,無論是空腹血糖高還是餐後血糖高都有這種關係。而且即便身體不胖,血糖高也會帶來很大的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