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真愛時光(1)(3 / 3)

紫馨。逸雨。凡。柳。落落。失憶喵喵。雨吻花。午夜。阿布。英子。敗後一笑。雨落楓晴。貓貓。你們在愛網的文字我都一一認真地讀過來。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原諒我不再一一寫過來了。

我就這樣看著今年的夏天不早不晚地來。然後,第三屆征文開始。因為很多人的離去,並沒有看到如同前兩年裏那樣的百般熱鬧,但卻又見到了格外多嶄新的麵孔和溫暖、用心的文字。就是這樣地細水長流。

我不能夠確定誰會是下一個用心為愛網付出的人,但如果到時候他(她)能看到這篇文字,隻希望下個夏天,在我回來的時候依舊能看到一年一次的征文還在繼續。那時候我一定會將我這離開的一年化做最真誠的文字,寫給愛網。

相信愛網是一如既往地,她定會如同往常一樣溫暖。雖然許多人已經不再在,又或是有了新的安身的版麵,但仍希望到時候再回來,還能看到這樣你們在這裏。我知道,下一年的夏天會是最最美好的,因為——我們大家都會在。

我的新娘是從網上“郵購”的

他重度殘疾,不敢奢求愛情;她患有輕微小兒麻痹症,期盼緣分卻缺乏信心。

他們都在耐心等待愛的降臨。

在網絡中,兩人相戀了。愛情的種子在鍵盤的敲打聲中慢慢發芽。

電腦旁,30歲的丁勝奇蜷坐在一把比普通輪椅小很多的自製輪椅上,看上去就像一個幾歲的男孩,一根細小的皮帶輕易地就將他固定在靠背上。除了頭和右手幾根指頭,他動彈不得。身旁,一個漂亮的姑娘將臉緊緊貼在他的頭上,雙手輕輕摟著他的脖子。兩人說著,笑著。

姑娘是丁勝奇的女友——28歲的彭爭冬,他們正一起回複網友的留言——網友向他們討教戀愛經驗。幸福全印在他們臉上。

初識

“網上的他,就像清澈的一汪泉水,看得見底且能滋潤心田。”

1977年5月29日,萬州江陵儀器廠職工丁傳萬、張茂蓮夫婦喜添新丁。由於原本已有一個先天癱瘓、無法站立的孩子,他們便為小孩取名丁勝奇,希望他能健康成長。

但,命運總愛捉弄人。兩歲時,小勝奇突然犯病,患上脊髓萎縮症。從此,他隻能扶著牆壁,一瘸一拐地去捉院子裏飛來飛去的蝴蝶,撿起掉到水溝裏的紙飛機……7歲時那重重的一跤,小勝奇從此再沒站起來。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父親丟下他們一家,撒手而去。

“媽媽,不要怕,你還有我。我讀書一定比別人強,不會讓你失望。”可是,母親的苦苦哀求,並沒讓學校緊閉的大門向丁勝奇敞開,年幼的他隻能一次次看著自己的求學夢破滅。於是,看書自學以及照顧同樣癱瘓的姐姐和頭發花白的母親,成了他生活的全部。1996年,母親拋下兩姐弟,離開了讓她傷心的世界。

沒有了親情的依靠,丁勝奇渴望愛情的滋潤。他開始自學電腦。“在家裏呆了20年,是網絡讓我與外界相連。”網絡裏,他給自己取了個好聽而又強健的名字:騎士,“網絡上,也許我能找到我的愛。”他說。

每天,他在網上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並給殘疾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給別人安慰和啟發。熱情、真誠,卻很難讓他換回一個知心朋友,更多的是網友對他的同情與好奇。1999年,他建立了首家有關殘疾人情感服務的網站──“殘疾人之家”,成為中國首批殘疾人網站的建設者之一。“我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幫助更多殘疾人,也希望有女孩能真正讀懂我的心,理解我,給我寬慰。”

緣分就這樣降臨了。

網站建成後,他成了各電腦雜誌爭相報道的對象。2001年3月,在廣西讀計算機專業的大三學生彭爭冬,便在一本電腦雜誌上讀到了關於丁勝奇的報道。

彭爭冬有輕微的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她說:“我走路的姿勢較難看,對生活很是自卑。我開始在網上交友,和他們談人生、理想。在虛擬的世界裏,我沒有任何的顧忌,感覺無比輕鬆。但我真不知屬於我的那份緣分何時才會來?無意中,看到了關於丁勝奇的報道。我由衷地佩服他,我真想知道,和我相隔千裏,身世悲苦的這個男人,到底如何麵對生活?如何堅強而樂觀?”

彭爭冬看著雜誌上刊登的“騎士”的QQ號,鼓足勇氣將丁勝奇加為好友,並給自己取名“靈犀”。很快,兩人認識了。從此,上網和丁勝奇聊天成了彭爭冬每天的必修課。

相愛

當她見到他坐在輪椅上向她招手、微笑時,她還是心痛不已。她決定,照顧他。

“‘騎士’,我每天都煩你,你會不會不理我?我覺得和你說話特別的親切。你要是遇到了煩惱,也告訴我,好嗎?”

“雖然我行動不便,但我歲數比你大,人生經驗比你豐富,你要是有什麼事,歡迎‘騷擾’。”“騎士”認真地回複著每一條信息。

聊天中,彭爭冬發現,丁勝奇非常真誠,雖然不曾相見,但透過屏幕,似乎仍能感受得到他的存在,“這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慢慢地,丁勝奇習慣了傾聽“靈犀”的述說,分享快樂和憂傷,而彭也總有說不完的話要向“騎士”傾訴。通過鍵盤,他們將彼此最真誠的祝福和寄托傳遞到了電腦的另一端。上網要是看不到對方的影子,兩人還會鬱悶好一陣子。“我真想知道,看到信息時,‘靈犀’是不是會微微一笑。”

不久,彭收到了一封長達一萬字的郵件,落款為“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