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重大題材的新聞報道
科技傳播
作者:丁鋼
摘 要 本文主要闡述了重大題材新聞的涵義和特點,並且對於媒體做好重大題材新聞報道給予了相應建議,以期對進一步規範和推動我國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發展和提升我國媒體的公信力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 重大題材;新聞報道;涵義;特點;要點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08-0017-02
1重大體裁新聞的涵義
所謂的重大題材的新聞即黨和政府關注的、人民關心的重大事件與社會焦點,比如一些重大自然災害,包括地震、洪水等和一些影響深遠的社會事件,比如法輪功、香港回歸、神七上天等都屬於重大題材的新聞。
2重大題材新聞的特點
重大題材新聞具有主題深遠,影響重大的特點,同時群眾關注度高,關注時間長,並且樂於參與討論,這也說明重大題材事件具備很高的新聞價值。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重大題材新聞信息量大、報道難度比較高,而且是大眾媒體的追逐熱點,千篇一律的報道很容易讓受眾失去興趣,因此創新報道也是一個重點和難點。
3做好重大題材新聞報道的要點分析
3.1做到準確、及時、客觀報道,讓受眾享受知情權
重大題材新聞,首先是新聞,隻要是新聞,就要堅持新聞報道的原則,做到準確、及時、客觀。重大事件發生後,記者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保證新聞的時效性,而且麵對激烈的媒體競爭,報道速度對媒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產生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新聞人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在能在新聞報道速度上脫穎而出。並且對於報道內容要真實、客觀,尊重事實,不能誇大或者虛假報道,造成對民眾輿論的錯誤導向。
新聞傳播領域的知情權是民眾應該享受的基本權利,作為新聞報道者的媒體應該承擔起傳播責任,並且及時、準確、客觀的對重大事件進行報道,讓受眾能切實享受到知情權。尤其是麵對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或者社會責任事故,媒體更應當以事實為導向,發揮媒體監督的責任,避免出現不實報道,引發群眾恐慌。
3.2構建“及時反應機製”,提升新聞隊伍的專業素質
重大題材的新聞事件,牽涉範圍廣,信息量大,需要媒體投入更多的團隊力量,而且在後期對於信息的整合,也對團隊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媒體構建“及時反應機製”,並且提升團隊素質,打造一支專業技能過硬的新聞隊伍,不管是信息采集還是資源整合,或者是應急能力,都能遊刃有餘。麵對一些重大題材的新聞事件,能夠及時作出反應,在第一時間派出新聞采編人員前往一線,並且在節目或者版麵調整上能合理安排。
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消息傳來,舉國悲痛,新聞人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現場報道,使民眾能通過媒體了解災情和救災情況,可以說當時萬人空巷,捐錢捐物,並且民眾對於政府的救災態度和救災能力的肯定與信任,都要歸功於當時眾多媒體及時趕赴一線,發回真實報道,同時調整版麵或節目播出使得民眾能及時獲得一線信息,然而其中也不乏個別媒體,在賓館裏“采訪”和“報道”,而且頻頻運用“可能”、“基本”等模糊詞彙,使得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都大為降低,在民眾的持續關注前,這樣的媒體也被打上“極其不負責任”的標簽。
3.3發揮媒體責任,正確引導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