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科技影響下的建築設計方法論之特征
理論研究
作者:周曉豔
摘 要 隨著建築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建設設計的風格和技術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並且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建築設計中添加適當的科技元素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建築特征。為了能夠更好地在建築設計中滲透相應的科技含量,還要對建築設計方法論的特征予以探清。本文將主要以當代科技影響下的建築設計之方法論特征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簡要的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 科學技術;影響;建築設計;方法論;特征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08-0037-02
0引言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得到了眾多行業的廣泛應用。當前在社會生活中,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並逐漸將其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和生活工具。而建築行業作為一項工程規模較大的行業,在近年來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相關的數據量也大幅上升。並且人們隨著生活觀念的轉變以及生後水平的提高,對於建築設計水平的要求也更加嚴苛。為了更好地促進建築行業的發展、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引入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在當前的許多建築設計中已經能夠見證到計算機等先進科技的重要作用,科學技術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傳統建設設計方法論的變革。
1當代建築設計方法的基本方法論
近年來,建築業的迅猛發展也帶動了相關建築設計方法論的創新。當前,建築設計的方法論已經得到了較大的完善和補充,其中比較常見的基本方法論分別是功能設計論、形態設計論、環境設計論、手法設計論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大多數情況下,在進行建築設計工作時,這五種方法論都可以被綜合利用。但有時也會根據建築師的個人觀點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其中功能設計論主要是指在建設設計的較為前麵的一個設計階段,強調建築的作用功效。例如,建造一座綜合大樓時,建築首要的任務就是理清其中的功能關係。下部幾層的空間用來做些什麼,相互關係如何;上不幾層空間也要考慮同樣的問題。而環境設計論則具有較為寬泛的概念範圍,包括了建築設計的內部環境和空間場所的外部環境。有時還要考慮,是圍繞局部的環境來進行建造還是根據整體的效果來進行設計。而形態設計論通常情況下,不會過度的考慮功能效用和結構設計,此時建築的外部形態是其重點考慮的內容。此外,如果建築設計手法理解成為廣義的建築設計方法,那麼實際上手法設計問題就應當包括以上三個方麵的設計內容。反之,如果將這種方法理解成為狹義上的方法,那麼它也有許多建築造型處理上的手法問題,但更多的表現為具體的形式處理問題。最後,計算機輔助設計則是根據時代的發展潮流和趨勢來借鑒發展的一種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是以人為主體的設計思路,加上計算機的輔助作用來進行的設計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設計工作的嚴謹性,也可以增強設計人員在造型處理等問題上的把握。
2在當代科技影響下建築設計方法論的相關特征
科學技術的進步必將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每一次科技的重大進步和發現都會對整個社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從工業革命的開端,到當今的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性發展,都為社會的變化與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震蕩。而科學技術與建築設計的結合發展,也間接地反映出建築哲學的產生將會成為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吸收先進科學技術中的有益因素固然重要,但在建築哲學中更應注重建築方法論的實際作用,能夠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核心,也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滿足人們的生活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