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呂洞山寨(1 / 3)

地處洞庭省武陵邊區的呂洞山,素有“巋然高嶺掃蠻煙,萬仞山尋呂洞前”美稱,是大陸板架腹地的一個奇跡,億萬年滄海桑田造就出的武陵山水經典,地處在蒼巴高原東麓,武陵山脈腹地,東經109°北緯28°,受五溪之水所灌養出的呂洞山,高昂雄峻、冠絕群山。

山勢雄峻的呂洞山,峰頂巨岩壁立、突兀摩天!兩個橫貫山體,呈一個半倒“呂”字的穿洞,遠遠望去猶如兩尊神邸,守護著身下山坡溝嶺上散落的五個村落。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一個有些許精壯的男人端坐在呂洞山天門遠處的一塊大石上,遙遙望著半倒呂字的穿洞,一把蹭亮的柴刀不停削刻著手中的器物…………

取水封喪巴代雄們,除了剛取到水時的繁瑣禮節祭拜,這會兒返程卻是簡單得多,也相對走得快一些。隻是依舊到了天放亮的時候才走出苦竹林海,遙遙看見了半倒呂字的聖山呂洞。

吊在巴代雄隊伍末尾的楚承覡與一離兩人,剛跟著法師們剛是穿過山洞天門,先前逼仄的視線頓時開闊。

站在天門前俯視而去,三溝三嶺上五座苗寨依地勢自然而建,高低錯落有致,清一色的吊腳木樓飛簷翹角,鱗次櫛比,蔚為壯觀,莫約估去多有兩三千戶。

五座苗寨村落看似散亂的布局,其實暗裏依照五曲定一架星勢排布,牢牢拱衛著嶺頭上的呂洞山。

守護著當年先祖們乘船溯遊,曆經無數苦難艱險,長途跋涉之後才來到這座生養祖神蚩尤的山脈。隨後第一批遷徙到這裏的苗民,吹起號角打起戰鼓,扯開蚩尤大旗錐牛祭祖昭告天地,這才重新分組分支安定下來。

巴代雄法師們的隊伍過了呂洞天門,很快就到了精壯男人跟前。手持烏黑法棍的老法師朝著男子點點頭,算是招呼過了,其餘的人則是亂糟糟招呼著。

“大有叔……”

“大有哥……”

“有叔……”

“大有……”

精壯男人似乎不善言辭,木訥著隻是頻頻點頭示意,同時放下手中地夥計,手由內向外揮著,示意巴代雄們不需客氣,還是辦正事緊要一些。順著巴代雄們的聲音,楚承覡朝著精壯男人看了過去,正好迎上精壯男人低斂眉角的眼神望來。

稍稍一觸,精壯男人便是率先收回視線,低下頭去繼續手中的夥計。

而一離這會見著隊伍停下,抬起頭來看著楚承覡咂了咂嘴,心裏想找個借口讓楚承覡背著自己,可轉念一想還是覺得走累了這樣的借口連自己都無法相信,索性一躍跳上楚承覡的後背,雙手朝前環起就那樣閉上了眼睛。

沒有多做停留,巴代雄們招呼過後就是繼續前行。楚承覡並沒有對於一離突然跳上自己後背而又異議,而是反背雙手護住,仿佛早就習慣了這沒由來的舉動。

這時腳下的路不在荊棘,人為夯實整出了一階階的土台階。走踏在上麵還有些鬆軟的感覺,大抵是前些天下過雨的緣故。楚承覡反背的雙手又向上抬了抬,目光順著坡嶺朝下望去,隻見坡嶺上的苗寨裏人頭攢動身著盛裝,離得這麼遠依舊可聽見鑼鼓聲響遠遠傳來。

坡嶺苗寨身著盛裝的遊動人群裏,有那麼一小撮人身著異服上躥下跳甚是紮眼。還有一群群青壯來回搬運物品,一切都好像是在籌備著什麼一般。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左右,楚承覡終於是看見了苗寨門口牌坊上寫的四個大字‘夯吉青寨’。

對著燙金的四個漢族大字出現在苗族的牌坊上,楚承覡一點也不稀奇。三苗九黎有自己特有的語言口口相傳,黃河流域上遊七十一個灘,下遊八十二個灣的諸多部落,當時就有七十一腔,八十二調之多。隨著歲月變遷,經曆數次潰敗遷徙之後的九黎,到崇山峻嶺的湘江之西九百裏處,這一生養蚩尤大神的邊陲重地,繁衍至今隻剩下二十四腔,三十三調了。除了這些口傳的腔調,唯獨卻沒有自己的文字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