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劍:劍術無方,三分天下。通過看劍譜中的圖片,熊淵能看到在此劍中隱藏著很多的後手,每一劍都會保有餘力,而不會讓用者的勁力用到老死,正所謂力用三分,後手不絕。
熊淵大致地掃了下整個劍譜的全部招數。
第三劍:劍擁雪山,分外妖嬈
第四劍:劍浪如潮,奔如虎嘯
第五劍:劍氣如歌,雅動山河。
第六劍:劍蠱如錐,蝕骨碎心。
第七劍:玉碎昆侖,渡吾心魂。
當熊淵看到最後一劍的時候,正如英無極所說,上麵清楚地寫著:猛虎過崗,蛟龍出海,劍下昆侖,霸劍江湖。
熊淵很好奇地翻過文字,去看這一劍到底有多麼厲害的時候,卻是發現,後麵根本就沒有關於第八劍的任何圖解,隻有那說詩不是詩,說劍決不是劍決的十六個字。
沒有了,熊淵也就沒有再看下去,至於七劍最後如何合為一劍,熊淵此時還不願意去想。
第一劍都還沒有去學,如何要先去尋找那七劍合一的方法。
寂靜而寬大的石室中,熊淵很快便進入了狀態,手中緊握無情劍,憑借自己的理解,開始慢慢
舞動《昆侖神劍》的第一劍:昆侖血蓮,待放含苞。
熊淵發現此劍並沒有太高深的攻擊性,明為攻實為守。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揮舞練習,熊淵發現此劍招總是圍繞在他的周身,把整個人都用劍光飛快地包裹起來。若是速度能夠上去,最後將八八六十四招化為一劍的時候。估計狂風暴雨也是不能迫近潑進去一點。
“竟然有防禦如此變態的劍法?”熊淵的‘一劍刺向太陽’,根本就沒有防禦,全是攻擊。要求是對目標一擊必中。
而這《昆侖神劍》的第一招竟是叫人求生的本領。可見昆侖派創造此劍的先輩們,必是仁慈之輩,不願製造太多殺戮的時候,至少可以自保。
先輩們為了後人的生存,真可謂苦心孤詣,用心良苦。
而此劍最重要的是,當你以自己為中心,向任何一方向移動的時候,都不會影響到劍法的施展。
並且對跟過來的敵人,產生一種潛在的威脅,銀色劍光,如同透明的罩,讓人看起來神聖無比。
熊淵無情劍是黑色的,當然看不到銀色劍光,形成的漂亮的銀光罩。
熊淵從進入石室練劍,根本就沒停下來過,越練越快,越練越熟。如今他打完‘昆侖血蓮’的八八六十四招,要用十幾息的時間。
無形中能感到自己劍法上的進步,當初離開北涼山的時候,他最多隻能一劍三刺,一刺三劍,而那隻是簡單的刺。
如今繁複的昆侖神劍,每一招中就有十多個不同的微小的變化,比那一劍三刺,一刺三劍要複雜的多。
“昆侖的先人,也有點太仁慈了吧!”熊淵心下想著,又再次放慢了出招的速度,“這裏有多餘的動作,雖不是破綻,卻無疑是在給敵人留下生的後路!”
在慢慢的揮舞之中,熊淵發現每八劍的第五劍都能夠用來進攻,而昆侖神劍中,卻是故意把這一劍收了回來,轉向自己變為更強烈的守護。
“如果把這八劍變成‘一劍刺向太陽’會是如何的效果,”熊淵想著自己的半部劍決,身子便瞬間移動起來,不去考慮否協調,會有什麼樣的破綻。
“哈!哈哈!哈哈哈!”熊淵發出了進入石室以來的第一聲狂笑,那笑聲中有得意、有喜悅、有崇拜。
似乎是一種叫自我崇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