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慶
文+龍雨亭
沉痛的曆史慘案
在抗戰期間,防空洞的作用雖功不可沒,但同時也帶給了我們一些曆史的慘痛。
1939隨著日軍轟炸的不斷升級,重慶防控當局被迫加快了挖洞的速度,加之當時各方麵設施的不齊全,因此一些防空洞的質量存在問題。特別是公共防空洞,大多由石工把頭承建,負責的個別官吏偷工減料、中飽私囊,不僅修建速度緩慢,而且存在諸多隱患。1941年眾所周知的“六-五”大隧道窒息慘案的發生,與其設計和修建中的弊端便有直接的聯係。
80多歲的猶太人沃夫崗曾經親曆了這段慘案——他在寫作《重慶往事》一書時回憶了當時慘不忍睹的情景,“日機轟炸一直持續了整整3個多小時,硝煙散去後,防空洞的大門卻仍舊緊閉。當救援人員劈開木閘門,發現的是一個人間地獄:5000多具屍體麵目青紫,口鼻出血地躺在地麵,無數雙手撕扯著自己的喉嚨與胸膛,情景慘不忍睹。幾千具屍體用卡車拉了好幾天,才清理埋葬完畢,事件過後,這一帶的商店好久都沒人開門,因為他們都死在洞裏麵了。”
慘案發生後,各界輿論嘩然,要求徹查肇事原因,懲辦負責當局。鑒於各方麵的壓力,6月7日蔣介石發布手令,“防空司令劉峙、副司令胡伯翰、重慶市市長吳國禎,著即革職留任”。後經隧道慘案審查委員會近一個月的審查,7月3日,軍委處發布處置命令,防空司令部工程處副處長謝元模因玩忽職守罪撤職。
而同樣發生在抗戰時期的另一個慘案則鮮為人知。1939年10月13日下午,9架日軍轟炸機從萬縣方向返飛宜昌機場,途經雲陽縣城上空,將未投完的炸彈扔下,開始了對雲陽縣城和川東鹽業重鎮、雲陽縣雲安鎮先後9次轟炸。在遭受轟炸之後,雲陽人立即動手挖掘防空洞,以防日軍再次空襲。但因為時間等因素,這些防空洞的挖築得非常簡易。1941年7月29日,日軍6架轟炸機再返回宜昌的途中又對雲陽進行再次轟炸,人們為了避難蜂擁至公園防空洞。這是一個挖築在懸崖下的防空洞,洞口臨河,洞道是向下挖掘的。此時正值洪水期,河水灌進洞內形成一個深水氹,可洞內避難的人們並不知情,外擠內擁導致7人落入水氹中淹死,另有1人窒息而亡。
後來隨著轟炸中不斷積累的血的教訓,防空係統不斷加以改善,使之越來越有效和健全,其發揮的作用自然也越來越大,傷亡人數逐年減少。抗戰勝利後,這些防空洞大都被廢棄,隨著城市建設發展而大量消亡。但也有一部分保留下來,它們延續著曆史的足跡,伴著整座重慶城走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人們不管走到哪裏依然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有的依舊洞壁裸露,內裏陰暗潮濕,有的則是被派上了新用場,洞內整潔明亮,人來人往。雖然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遠去,但它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這座城市曾經的痛楚與輝煌如當年日軍炸不毀的意誌一樣,得以長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