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因斯坦一踏進時空相對的研究領域時,便提出一個問題:“看似同時發生的事情是否其真正麵貌?比如說,如果你距離爆炸聲音數裏之遙,當你聽到聲音時,是否正是它爆炸的那一刻呢?”愛因斯坦推測並非如此,他認為實際的爆炸是在你聽到聲音之前。因為就一般而言,時間是相對的,它的長度往往得視受測者的感受而定。對此他解釋道:“若是一個人身旁坐了個美女,那麼一個小時對他來說,有如一分鍾那麼短;可是若是他坐在熱爐子上,一分鍾對他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小時那麼長。”他更進一步在物理學中推論光的速度是一定的,為此他還提出這個問題:“如果把光線裝在火箭上而升空,它的速度是否會加快呢?”就因為經常探索這類有意思的問題,愛因斯坦最終發明了相對論。
愛因斯坦這樣說:“最重要的是絕對不可停止好問的精神。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無怪乎當人在探索永恒、生命和其他奇妙的事物時會感到愕然,如果你要每天都能學到一點東西,好奇心是不能少的。千萬不要失去你寶貴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在人類曆史上之所以會有出類拔萃的成就,全在於他能不斷地提出問題,他所提的問題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都很簡單,但當時對後世卻具有極大的影響。當你也能提出同樣簡單並具同樣威力的問題時,你可知會產生多大的效果呢?
“問題”具有極為神奇的力量,可以喚醒我們巨大的潛力,讓企望的心願得以實現。一個成功的人生必須不停地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而你的腦子就具有精靈般的魔力,不管你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它都能解答——隻要你能適當地提出問題。
既然我們的腦子具有這樣的威力,為何有那麼多的人不能過著“快樂、健康、富裕和明智”的日子呢?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的人終日垂頭喪氣、找不到生活目標呢?往往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所提的問題並未寄希望會有什麼答案,同時也沒有認真思索並提出能使他們振作提勁的問題。問題要想提問得有效,必須使其與痛苦或快樂結合才行,這樣才能很快地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你若是想使人生過得更好,就必然改變你平常提出問題的習慣,所提的問題一定要能鼓舞你的內心,朝向成功的人生邁進。
幸福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狀態
安娜兩周來一直吃著不塗黃油的烤麵包片,而且冒著嚴寒在公園各處慢跑,然後她站上浴室的磅秤,指針依然停在鍛煉前所指的數字上。她感到:塞跟她近來的所有遭遇一樣給她以打擊,她覺得自己是命中注定永遠不會幸福的。
她在穿衣服時,對著緊繃繃的牛仔褲緊皺眉頭,這時卻在褲兜裏發現20塊錢。接著她姐姐打來電話說了件趣事。正當她急急忙忙向車子跑去,為還得加汽油而惱怒不已時,卻發現室友已經替她加滿了油箱。而安娜仍然是一位自認為永遠不會幸福的女人。
每天我們似乎都被有關幸福的公眾心理谘詢所包圍。有個殘酷無情的論點是,有某種東西是我們為了爭取幸福應該去做的——做出正確的抉擇,或者說自己有一套正確的信念。
幸福專家卻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永恒的狀態。如果不是總感到幸福,我們的認定就有問題。
然而,多數人卻體驗不到永恒的幸福狀態,而是某種更為平庸的東西,一種混合物。散文家休·普拉什曾稱之為“不可解決的問題,模棱兩可的勝利和含含糊糊的失敗,難得有寧靜安詳的時刻”。
你也許不會說昨天是一個幸福的日子,因為你和同事發生了誤會。但是難道就沒有幸福的時刻、安詳寧靜的時刻?那麼你想一想,有沒有收到過老朋友的來信,或者,有沒有陌生人問你這麼漂亮的發式在哪做的?你記得過了一個不愉快的日子,但也不要忘記其間美好的時刻也曾經降臨過。
幸福就像一位和藹可親、帶有異國情調的來串門的老朋友,他在你最料想不到的時刻來臨,闊綽地請你喝酒,酒過一巡後翩然離去,留下一絲梔子的清香。你不可能命令他來臨,隻能在他出現時欣賞他。你也不可能強求他的到來,但當他降臨時,你肯定能夠感覺到。
當你帶著滿腦子的問題,走在回家的路上時,請留心太陽怎樣把城市的窗戶點著了“火”,傾聽在漸暗的暮色裏嬉戲的孩子們的喊叫聲……這時你就會感到精神振奮,僅僅就因為你留心了。
幸福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狀態。幸福是在擦拭百葉窗時聆聽一曲詠歎調,或者是愉快地花一個小時整理壁櫥。幸福是一家團聚,共進晚餐。它存在於現實,而不是對未來時目的遙遠期望。我們如果能鍾情於正在經曆的生活,就會感到更加幸運,並且會體驗到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