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艱不拆
封麵報道
2013新聞熱點盤點
人生已如此的艱難
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了。
戴爾退市私有化
2013年2月,戴爾公司CEO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和私募投資公司銀湖宣布,以每股13.65美元、總價24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戴爾公司。同年6月,戴爾公司稱已經完成私有化交易,戴爾董事會成員及高管在退市交易中共獲得5910萬美元的補償。至此戴爾退市,標誌了一個時代的非正式終結。
1984年,邁克爾·戴爾在大學宿舍裏創辦了戴爾公司,同許多偉大的企業類似,“出身平凡”並不妨礙該公司稱霸其所在的領域——戴爾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PC(個人電腦)製造商,市值一度超過1000 億美元。
然而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浪潮的來襲將傳統PC瞬間打上了舊時代的標簽,戴爾公司在這一波浪潮中並沒有成功實現華麗轉身。據IDC(國際數據公司)提供的數據,2012年第四季度,戴爾全球PC出貨量同比大減20.8%,市場份額已跌至 10.6%。
戴爾1988年上市時,邁克爾年僅23歲。現在,邁克爾控製著退市後的戴爾75%的股份。戴爾的客戶和合作夥伴稱,邁克爾是能使戴爾複興的唯一人選——當然,前提是戴爾還有複興的可能。
英特爾代工ARM芯片
2013年10月29日,在ARM開發者大會上,美國芯片製造商Altera公司宣布,從2014年開始,英特爾公司將為其代工生產ARM架構的64位Cortex-A53處理器。英特爾的X86結構和ARM的架構之爭由來已久,英特爾自身也與ARM陣營的高通等廠商在芯片市場進行著激烈競爭。因此,國外媒體稱,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在場的各路科技媒體和業內人士。
看來,隨著PC需求的持續下滑,英特爾不可避免地陷入產能過剩,令其不得不迅速擴大原本隻是副業的代工業務。在不損害已有訂單的前提下,為其他芯片廠商代工生產,一方麵有助於充分利用自身龐大的產能,另一方麵也可以增加收入,彌補PC業務萎縮帶來的利潤下滑。對於英特爾來說,拓展代工業務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做法,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在多年以前,英特爾一直奉行“產能不外流”的政策。
在2013年第三季度,英特爾的筆記本和台式機業務相比於2012年同期出貨量分別下滑3%和5%。而2013年前三季度與2012年同期相比,筆記本和台式機出貨量總體下滑5%。
傳統IT企業全球裁員
2013年12月,國外媒體報道,惠普計劃在英國裁減1124名員工。這是惠普計劃2014年底在全球裁員2.7萬人計劃的一部分;2013年9月,黑莓宣布,為了挽回頹勢,將裁減4500名員工,占全球員工總數的四成之多;一個月後,又有消息人士透露,阿爾卡特朗訊將裁員15000人,進一步專注少數核心業務。2013年,宣布裁員的不僅是這些財報不好的企業,連百年老店、”藍色巨人”IBM也開始了在全球範圍內的8000人規模的裁員計劃,盡管IBM中國官方不願意用“裁員”這個詞,把它稱為“員工重組”或“員工配置”。IBM中國公關總監曾表示,“技術產業不斷發生變化,轉型是我們業務模式中必要的特質。因此,某種程度的員工重組會成為我們業務的持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