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魅惑天使(九)(2 / 3)

其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為郡縣治所。北周時期(公元557年)設南都郡和源陽縣,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改為懷德郡和武寧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並入萬州,設武陵巡檢司。“武陵”一詞沿用至今,曆史上享有“小萬縣”的美譽。境內遺址眾多,“武陵遺址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出土文物達2萬餘件,其中漢闕、虎鈕錞於王等為國寶級文物。蘇洵、蘇軾、黃庭堅、王周等名家均在武陵作詩留賦。

進入武陵鎮時,我就回憶起之前那起詭異的盜墓案件,這起案件中,可是讓曲默犯罪集團損失慘重,在我影響中,這起案件算是大獲全勝。雖然獲勝的方式好像是天意所為,但不是自古有一句話嗎,叫天助我也。

希望這次還是能‘天助我也’。

似乎和曲默交上手以後,我的偵破心態都有些變了,他的犯罪思路太過怪異,讓我有了乞天求地的心態。

不行,我得擺正心態,偵破是靠證據,是靠觀察,是靠清晰的歸納思路,靠天靠地可不行。

劉三巡將警車停在了武陵鎮派出所門外,派出所已經有三名幹警在等著我們了。

不一會兒,又來了兩輛警車,是之前老呂派出去調查油罐車的刑警。

之前進行調查的刑警帶來了消失,說是有老百姓在晚上的時候看見有一輛大油罐車進入鎮子。目擊者聲稱,他家住在沿街住房的二樓,他當時正坐在窗邊的電腦桌旁玩遊戲,無意間瞥見了有輛大車經過。他十分肯定,那輛大車是東風的油罐車,因為目擊者就是一名罐車師傅,所以對這種車十分熟悉。隻可惜目擊者是住在鎮口,不知道罐車入鎮以後會向什麼地方行駛。

但是這名目擊者提供的線索十分關鍵,至少我們能夠確定,車型沒有錯,而且這車來到了武陵鎮。

幸虧曲默還不能擾亂人的視線,嗬嗬。

老呂現場進行了交代,讓當地的警員和刑偵隊的刑警分散對整個武陵鎮進行摸排走訪,尋找一切有可能的目擊者,確定油罐車的確切行動方向。

這種方式雖然略顯笨拙,但是在現實的偵破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

經過大半天的摸排走訪,所有人再聚集到派出所進行了討論,我將意見進行了彙集,推測出了油罐車的去向。這車,從水路離開了武陵鎮。

我們一行人來到武陵鎮的渡口,這渡口與長江對岸的新鄉鎮相通,每天會有渡船定點往返,方便兩岸村民和車輛的出行。

我們詢問了渡船的船長,他最近並沒有渡過一輛油罐車,而且他表示,就算有,他也不會渡,油罐車和行人共渡,太危險了。

難道我的推測有誤?

我沒有放棄,走到河邊,檢查了一下靠近河岸的公路,我發現了一些情況。於是又轉回渡船,向渡船船長問道:“一般上渡船的車都是小車吧,有沒有重型車輛?最重的能上多重?”

皮膚黝黑,留著絡腮胡的船長說道:“小車居多,大型車輛都很自覺,不會上渡船。最重的也就兩三噸的小貨車吧。”

我點頭笑道:“感謝!”

我將老呂帶到渡口的公路邊說道:“船長說這裏不會有重載車上渡船,但是你看,那渡口處的公路,明顯被重型車輛碾壓過。”

老呂顯然是看清楚了那公路的情況,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道:“因為渡口位置長期被江水衝刷浸泡,所以導致末端有些鬆軟,在一般車輛碾壓下,是不會出現太大問題的,但是被重載車碾壓的話,就大不一樣。地麵明顯出現了變形,而且一些水泥麵出現裂痕,這些裂痕我檢查過,出現時間很短,也就是在最近幾天發生的。說明在渡口末端,被超過20噸以上的重型車碾壓,那麼根據前麵目擊者證實有重型油罐車進入武陵鎮,我們可以推斷,這碾壓路口末端的重型車,就是那輛裝載燃料的油罐車。”

老呂說道:“這麼說來,油罐車從長江水路跑了。那隻要監控周邊港口,就能確定這油罐車是在什麼位置登陸的。”

我說道:“還有一種可能。這油罐車根本就沒有登陸,而是一直藏在渡船上。因為這種大型油罐車停在外麵,是很容易被發現的。”

老呂說道:“那這就好辦了,封鎖區內所有的港口和渡口,讓它無法登陸,這燃料車也就無法作惡了。”

我搖了搖頭說道:“如果他選擇進入港口,並在在渡船上爆炸呢?對港口的破壞也是十分驚人的。”

老呂捏了捏拳頭,嘴裏罵了一句,然後說道:“那就來個大搜捕,控製住區內所有的渡船和轉載船,找出這輛油罐車。”

現在,似乎也隻有這個辦法最行之有效了。

老呂聯係了水上公安,我們也駕車駛離了武陵鎮。

當我們還沒有回到刑偵隊的時候,老呂接到了電話,電話裏有一個焦急的聲音嚷道:“出事了......”之後聽筒裏的聲音我聽得不太清楚,隻能等待老呂在掛了電話後向我們進行解釋。不過從老呂嚴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真出大事了。

老呂掛了電話,扭過頭來對我說:“歐陽,你猜對了,有一輛裝載著不明物體的汽車渡船停,已經行駛到萬安大橋橋下,而那不明物體,很可能就是那輛消失的油罐車......”

老呂沒有再繼續說下去,而我們都明白,那怪人這樣做的目的。

不錯,他準備利用那20噸燃料,炸毀萬安大橋。

劉三巡此時已經提速,不用老呂指揮,他已經把控方向盤,飛速向萬安大橋駛去。

萬安大橋是沿用了老萬安橋的名字。

老萬安橋俗稱大橋,民國15年(1926年)由萬縣商埠局主持興建,商埠局工務科工程師任海暹、況鴻儒、刁果仙等設計施工,著名建築工匠陳裕發承建。民國18年該橋竣工落成,耗資42.25萬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