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性研究與感性敘事的完美結合(1 / 2)

——評閏紅新著《鐵凝與新時期文學》

書架

作者:

閆紅的新著《鐵凝與新時期文學》是一部理性研究與感性敘事完美結合的力作,深邃嚴密的理性分析和精細獨到的審美表達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力,在一係列令人耳目~新的觀點論證中,凸顯了鐵凝在新時期文學中的地位和價值,為新世紀文學的健康發展和價值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鐵凝是新時期文學重要的貫穿性作家。長期以來,對鐵凝這樣一個正在處於創作黃金期的作家進行整體研究本身就顯示了相當的難度和高度,鮮見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鐵凝與新時期文學》通過鐵凝與新時期文學互動關係的探究,一方麵以新時期主流文學發展變化為背景,從文學整體上重構“鐵凝論”,在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演變中突出鐵凝的獨特地位及其創作的特殊貢獻,確立鐵凝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方麵通過鐵凝的個案研究,生動具體地展示了新時期文學複雜多變的曆程和異彩紛呈的藝術風貌,更深度、更內在地揭示了新時期文學流變的規律。論著顯示了作者宏闊的研究視野和駕馭複雜研究對象的能力,也很鮮明地顯示了作者對鐵凝創作的喜愛和對河北文學崛起的學術責任,以其理性研究與感性敘事完美結合推動了當代河北文學研究的進程。

論著在新時期文學的宏闊背景上,以新時期文學的曆時性發展為“經”,以作家主體不同身份寫作共時性審視為“緯”,以對大眾消費文化語境中文學的尷尬生存、自主性堅守與獨特的美學價值為補充。這樣可以避開傳統的研究模式,既從文學史出發來研究和發現鐵凝的獨特性、豐富性,且能以現代性、身份寫作為價值坐標穿透鐵凝複雜多義的敘事文本,對其繁複的文學意蘊做出合乎理性的闡釋,在學術層麵上達到對鐵凝研究整體性突破。論著在一個經緯交錯的史論框架裏分為六章來闡釋鐵凝以多重身份參與新時期文學建構,論證了鐵凝文學創作的複雜性、悖論性以及美學風格的多樣性、和諧性,頗多創新之見。

首先,借用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通過對鐵凝政治身份認同和政治身份寫作在新時期主流文學中的價值的研究,重新闡釋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問題。作者提出“對鐵凝政治身份的認同更多的是基於主體的自我選擇,她那些‘為政治服務的’文本抵製了極左意識形態的虛假性,凸現了它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實現了文學與政治最大程度上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傳統的政治與文學的危機得以緩解,極大地提升了主流文學在新時期文學中的地位”。論著指出鐵凝的政治敘事打破了長期以來統治文壇的僵化政治思維和概括化、類型化的敘事模式,將政治性內容審美化,在文本中把對意識形態的合法化論證、文學本體的審美品格和人性深度融為一體,極大的提升了主流文學在新時期文學中的地位。鐵凝實現了文學與政治最大程度上的優化,為我們提供了重新認識文學與政治的想象關係的橋梁。

其次,通過對鐵凝知識分子身份寫作的研究,辨析這種寫作在新時期知識分子現代性敘事中的特征和意義,關涉知識分子敘事中話語表達、職責擔當和文化重建的問題。作者認為鐵凝的“知識分子身份寫作體現了新時期文學中知識分子敘事與現代性的複雜關係,其從立法者、到闡釋者、再到立法者的敘事姿態,有力地證明了她始終堅守知識分子的道德意識和進入文化中心、執行文化使命的夢想”。論著通過鐵凝與“新啟蒙文學”“新寫實小說”“新曆史小說”對比研究指出,鐵凝規避了知識分子現代性認同中過度自我或消失自我的尷尬,為知識分子的現代性敘事文學提供一個跨世紀的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