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鵹道:“此山廣大圓約一百多裏,實則是島也,四麵臨水,別無其它通路。這三個峰頭,是某等三人各居一處,亦是敝主人派定的。”
當下隨了三青鳥使,仍循此路下山。路上又遇到一種異獸,其狀如羊而有四隻角,名叫土螻。它的角非常銳利,觸物即死,並能噬人,是個猛獸。
在後世《山海經》中有這樣說道: 原文:在昆侖山西南四百裏,曰昆侖之丘,是實惟玉帝之下都,在昆侖九重山頂上,有神陸吾司禮管之.這個神型狀如老虎身體而九條尾,人的麵孔而虎的爪子;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院管理。與那開明獸不同之處,開明獸九頭九尾而虎身,人的麵孔,專門負責看守昆侖山九重九大天門,是為山之神獸,又為守護之神,護法之神。
又有神獸焉,其狀樣子如羊而有四隻角,名叫土螻,如遇有死人或者被它攻擊而死的人,它食之,是為昆侖中凶獸,有昆侖山大仙神守護,此獸不出山外,不能為惡也。又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叫欽原,蜇鳥獸,鳥獸則死亡,蜇樹木,樹木則枯萎而死,蜇針其毒大如九大凡毒,神仙也難辟之。但此鳥不會無故攻擊人。
又有神鳥焉,其名叫鶉鳥,是專司帝之百樣衣服,為其管理也。
又有木焉,其狀如棠樹,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叫沙棠樹,可以禦水,食之使人不溺水是好仙果。
又有草焉,名叫薲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在河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杅,是多怪鳥獸。
又走到那株琅玕樹地方,忽見有一個三頭人在那裏將樹修治,且在地上收拾琅玕樹所結之子。原來那琅玕樹高約一百二十丈,大約三十圍,所結之果子圓而似珠子,名叫琅玕。
少鵹說:“這個三頭人之神,是專門伺候琅玕的。他的身體上長有三過腦袋,他們三個頭的五官是相通的,呼吸時,一口氣,會同時出現在三個鼻子中進出,一個老袋上的眼睛看到的東西,另外兩個腦袋也同時會看到,一張嘴吃的東西,而兩張嘴都能得到滿足,也就不饞了。”
張玄楚見狀,到是見到的怪物多了,也就心驚歎息而已,倒也不奇怪了。當幾個人走近與那三首人身神打了招呼,互相攀談一陣,了解此地的果林後,就告辭而向山下行進。
已到山下海邊,隻見東方遠遠一座大山,山上麵其光熊熊,仿佛火燒。大鵹道:“這是炎火之山,晝夜在那裏焚燒,雖然暴風猛雨,但其火不滅。據說這種炎火山所以能永遠不滅,因為山中都生一種不燼之木的原故。所以這就是火山的根源,不然沒有燼木,就不會長連燃燒而不熄滅了。”
“那山裏還有一種大鼠,屬火之鼠。生體約有百斤重,毛長二尺有餘,其毛細如發絲,顏色純白色,時時跑到山外。如果拿了水趕去澆在它身上,它立刻就死;取了它的毛織成布匹,可以做衣服。汙穢之後,隻須用火焚燒衣服,立刻光潔如新,所以叫作火浣布。某等三兄弟所穿的是鳥羽,最怕是火,不曾到那邊去過,究竟有沒有這種白鼠,不敢確定,不過傳聞而已。”
來到弱水河邊仰麵一望,果然看到水中三個山峰,三青鳥的家就住那裏,遠遠還能見到樹上棲息著一隻大鳥,三個身子長著一個頭,很是奇怪,黑白相雜的毛羽,紅色的頭頸,其狀就如烏鴉,又不禁好奇詫異,便問大鵹。
大鵹道:“這奇鳥名字叫鴟,是此山中異鳥,別處是沒有的,更是所無。”閑看一時,來到海邊,已停著一隻皮做的船,四方周長不過一丈,大約可容坐兩三個人。青鳥招呼張玄楚上船,其它三人也上船,四個人到是也坐得下,大開帆布輕風而行。
出了港口,向前麵望去,茫茫無畔岸,波濤俊滾滾。問道:“這樣小船可航大海嗎?不要走到半路被這水給打翻在海中吧。”青鳥道:“可以航行的。昆侖山下都有這弱水九重,周圍環繞,也在山中串聯幾處,除了神仙的飆車羽輪外,無論什麼船隻都要沉沒,不能過去,隻有這皮船可渡過弱水。”
張玄楚聽了,又覺得非常稀奇,又問道:“我們不是去玉山嗎?怎麼下到這弱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