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人都走後,混沌王開始與眾仙的後土與張玄楚二人開始正式接待,剛剛還在戰鬥的空間,傾刻間已經把它們恢複原樣,一個漂亮的大洞宮殿還是很美麗。
混沌王終於把眾仙安定,又與後土討論混沌界的事,混沌王雖然不知道怎麼回事,但在以前還是知道的,又與剛放出來的眾親信了解與討論天魔對抗九天九幽的事,大眾著手處理和規劃。
混沌王說元始玉皇九人已經來到混沌界,但不在此地,而是另外一個混沌之結界內。
而問起被抓來的八威辟邪大仙,混沌王說,混沌之地混沌天魔過多,不容易去了解,先派人去四麵八方打聽,然後展開救援。讓眾仙先住下來,雖然這個地方隻是眾多混沌人族的一個小部落,但也是不可小視的力量源泉。
張玄楚來到此地後,一直對混沌空間力量有強大親和力,也對他的悟道有強大的信心與希望。
這天,他一個人坐在高高的大石頭聽,感受著混沌之地力量,慢慢展開悟道潛能。
道者何也?為虛無之係也,混沌鴻蒙之係也,乃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也,其大無外,其微無內,浩曠無端,杳冥無對,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靜無心而品物有方,混漠無形,寂寥無聲,萬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極,成者必虧,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謂道也。
德者又是何也?天地所稟,陰陽所資,經以五行,緯以四時,牧之以君,訓之以師,幽明動植,鹹暢其宜,澤流無窮,草生不知謝其功,惠加無極,百姓不知賴其力,此之謂德也。然則通而生之之謂道,道固無名焉。畜而成之之謂德,德固無稱焉‘。嚐試論之,天地人物,靈仙鬼神,非道無以生,非德無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見其終,探奧索隱,莫窺其宗,入有之末,出無之先,莫究其朕,謂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綱也。?
這天地的元氣又有不同。太虛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而生焉。真一運神,而元氣自化。元氣者,無中之有,有中之無,曠不可量,微不可察,氤氳漸著,混茫無倪,萬象之端,兆朕於此。於是清通澄朗之氣浮而為天,濁滯煩昧之氣積而為地,平和柔順之氣結而為人倫,錯謬剛戾之氣散而為雜類。自一氣之所育,播萬殊而種分,既涉化機,遷變罔窮。然則生天地人物之形者,元氣也。授天地人物之靈者,神明也。故乾坤統天地,精魂禦人物。氣有陰陽之革,神無寒暑之變。雖覃動斜紛,不可勝紀,滅而複生,終而複始。道德之體,神明之心,應感不窮,未嚐疲於動用之境矣。?
元氣又從真精出,真精又在萬物質。
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為太極。太極不能自運,運太極者乃真精。真精自然,惟神惟明,皇曰虛皇,高居九清,乃司玄化,總禦萬靈,乾以之動,坤以之寧,寂默無為,草方用成。空洞之前,至虛靡測,元和澄正。自此而植,神真獨化,匪惟巨億,仰隸至尊,鹹有所職。丹台瑤林,以遊以息,雲漿霞僎,以飲以食,其動非心,其翔非翼。聽不以耳,聞乎無窮。視不以目,察乎無極。此皆無祖無宗,不始不終,含和蘊慈,湣俗哀蒙,清濁體異,真凡莫同。
降氣分光,聿生人中,賢明博達,周濟為功,為君為長,俾物鹹通,爰曆世紀,玄勳允充,德換天壤,名書帝官。於是運絕北都,命標南府,元真乃降,是為形主,陰氣既落,世塵自阻,煉胎易質,革穢除腐,神形合契,白日輕舉。所謂反我鄉,歸我常,與道無疆,而孰知其方。?
夫道本無動靜,而陰陽生焉。氣本無清濁,而天地形焉。純陽赫赫在乎上,九天之上無陰也。純陰冥冥處乎下,九地之下無陽也。陰陽混蒸而生萬有,生萬有者,正在天地之間矣。故氣象變通,晦明有類,陽以明而正,其粹為真靈,陰以晦而邪,其精為魔魅。故稟陽靈生者為睿哲,資陰魅育者為頑凶。睿哲惠和,陽好生也。頑凶悖戾,陰好殺也。或善或否,二氣均合而生中人。三者各有所稟,而教安施乎。教之所施,為中人爾。何者?睿哲不教而自知,頑凶雖教而不移,此皆受陰陽之純氣者也。亦猶火可滅,不能使之寒。冰可消,不能使之熱。理固然矣。夫中人為善則和、氣應,為不善則害氣集。故積善有餘慶,積惡有餘殃,有慶有殃,教於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