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遠古仙獸(2 / 2)

饕餮:《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龍生九子之一,大西洲的守護者,在滄海巨變中,大西洲曆經十年的痛苦掙紮,終於沉入茫茫海底。饕餮因此而死去,卻心有不甘,化身一切罪惡的守護神,生活在陰暗之中……

而他的兄弟——另一位龍子——雲荒大陸的守護者也叫辟邪,同樣因為災難失去了自己守護的土地。但辟邪和雲荒上的聖女、長老們在凡塵中找到了織夢者蕭音,他們合力為雲荒編織夢境,使雲荒上死去的人們一直認為自己還活著。

當饕餮知道這件事情並為此找到辟邪時,他勸誘辟邪一同成為罪惡的守護神。但辟邪由於不肯,兄弟二人大打一架。依戀辟邪卻不自知織夢者蕭音關心辟邪的安危以凡人之力一同對抗饕餮並將他打敗。於是饕餮為了毀掉雲荒,破壞雲荒的夢、辟邪的夢,讓還未覺醒的下一任織夢者進入雲荒引起“驚夢”,雲荒從此被徹底喚醒並隨之消失。

辟邪雖然愛戀蕭音,但為了還她凡人的生活不得不離蕭音而去。失去了雲荒和蕭音,辟邪再次與饕餮鬥在一起。饕餮落敗,為了實現他如果打輸了就洗手做好人的諾言,化身陶少澤來到已回凡塵的蕭音的身邊並千方百計的喚起她作為織夢者時的記憶。

最終在饕餮的幫助下,蕭音終於記起了織夢的十年,記起了雲荒,記起了辟邪

遠飛鳥:又名翻明雞、目羽雞。

腓腓: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

諸犍:人麵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又名胖郎神,其獸力大無窮,善射。此乃威力無窮,被擊中者,九死一生,生則殘廢,生活無法自理,可怕無比。

混沌: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髒。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一般與第一代神中的某個神相對應,也有的與第二、第三代神中的某個神對應。前者的混沌是“原始混沌”;後者的混沌是“日常混沌”和“終極混沌”。在古代,較突出的是前者;在近、現代,特別是近現代科學中,較突出的是後者。熱力學講到了終極混沌;非線性動力學講到了日常混沌;混沌亦作“渾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

應聲蟲:居於人腹。

慶忌:又名要離。

贔屭:也稱龜趺。是吉祥物

贔屭,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裏,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河北石家莊正定開元寺千年巨型贔屭一衝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贔屭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裏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麵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紮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狴犴:?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狴犴,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龍九子之一,排行第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此外,上虞市上浦鎮馮浦村還有“狴犴龍舞”的文化習俗,頗具地方特色,深受當地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