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一場代理人戰爭在敘利亞重演(1 / 3)

又一場代理人戰爭在敘利亞重演

特別關注

作者:張學林等

敘利亞問題是各種錯綜複雜因素疊加的結果

敘利亞位於地中海東岸,人口約2300萬,因為獨特的戰略位置和地區影響而被稱為“最大的小國”,在中東政治生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在中東地區要說敘利亞是最具熱點潛力的國家還談不上,比她更具影響力和能製造爆炸性新聞的國家還有伊朗、以色列、巴勒斯坦等,但當時間走到2011年3月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2011年1月下旬,敘利亞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巴沙爾·阿薩德及其政府麵臨著執政危機。自2011年3月以來,敘利亞政府與民眾之間發生了多起流血衝突事件。其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

國內因素

敘利亞是一個多民族、多教派國家。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而在伊斯蘭教中,教遜尼派占80%(約占全國人口的68%),什葉派占20%,在什葉派中阿拉維派占75%(約占總人口的11.5%)。敘利亞的統治形式是典型的少數宗教派別統治多數宗教派別的國家,阿薩德家族屬於阿拉維派,而占人口絕對多數的遜尼派並不甘心受什葉阿拉維派的統治,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主要代表的遜尼派曾多次進行反政府鬥爭。

敘利亞與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周邊鄰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發展經曆非常相似。在政治方麵,巴沙爾被視為是“開明、溫和”的,但畢竟是通過“子承父業”,延續了阿薩德家族對敘利亞40多年的統治。執政以來,巴沙爾曾多次表示要進行變革,但力度遠遠沒有滿足人們的期望。此外,敘利亞也麵臨著經濟低迷、貧富懸殊、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盡管在突尼斯和埃及政局發生劇變後,巴沙爾在國內采取了一係列穩定局勢的措施,主要是加強控製和緩解矛盾:一方麵加大對國內局勢的控製力度,如軍警在節假日不放假,平時加班加點;另一方麵通過增加工資、提高補貼減輕民眾的生活壓力。巴沙爾親自到一些地區如哈馬市與民眾交談,緩解政府與民眾的矛盾。

但是,在突尼斯前總統本·阿裏和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被趕下台後,敘利亞麵臨的地區政治氣氛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敘利亞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特別是敘利亞國內的反對派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開始漸成氣候,已不滿足於與巴沙爾政府的小打小鬧,胃口也越來越大,將目標定為取而代之。在和談沒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武力便自然成了雙方共同和最後的選擇。

國際因素

敘利亞問題其實也是以美國為首和以俄羅斯為首的大國之間的政治博弈。在美國眼中,敘利亞和伊朗是中東堅定反美的最後堡壘,而且二者關係密切,互相配合,組成了一個堅定的反美同盟。美國雖已在國際上組建了對這兩國最嚴厲的製裁聯盟,但隻要這兩個國家內部不出現大的問題,這些製裁措施還是難以奏效。而現在這兩國同時都麵臨著嚴重的國內經濟、社會、政治危機,這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並解決伊敘難題提供了難得的最佳時機。所以在敘利亞危機爆發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很快就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堅定地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為反對派提供精神和物質的大力支持,並很快宣布承認“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為敘利亞人民的惟一合法代表。

而在俄羅斯眼裏,局勢卻恰恰相反。敘利亞和伊朗是俄羅斯在中東為數不多的盟友。俄羅斯在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有獨聯體以外惟一的軍事基地。俄羅斯如今也是退無可退,必須對西方發出強硬信號。如果在這個時候頂不住壓力,那伊朗政權倒台也將是遲早的事,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將會受到最嚴重的排擠。敘利亞同時還是俄羅斯重要的貿易夥伴,尤其是軍火貿易。僅2010年敘方就購買了7億美元的俄製軍火。俄對敘經濟總投資額接近200億美元。所以俄羅斯力挺敘利亞現政府以維護自身利益。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敘利亞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北與土耳其接壤,東與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為鄰,西與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敘利亞是連接中東各個國家的紐帶,隻要控製了敘利亞,就幾乎等於控製了整個中東。流經敘利亞的幼發拉底河從敘利亞東部經伊拉克注入波斯灣,阿西河縱貫敘利亞西部經土耳其注入地中海,敘利亞是中東一些國家出入地中海的走廊,控製了敘利亞也就給西方國家的航運帶來很大的有利之處。所以,敘利亞自身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是導致敘利亞局勢動蕩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