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行動:SAS伊朗大使館反劫持人質事件
戰役戰術
作者:竇超
劫持事件突然發生
1980年4月30日上午,位於倫敦王子大道16號的伊朗駐英國大使館正忙於日常工作,絲毫不知道一場災難即將降臨。
11時25分,6名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阿拉伯人來到使館門口。當時,正在使館門口執勤的英國警官洛克並未對他們產生懷疑,給他們打開了大門。突然,其中一個人向他攻擊,其他人則向使館內衝去。最後,洛克也被恐怖分子拖入使館內。警戒鬆懈的伊朗使館未做出任何反應,一陣激烈的槍聲才讓他們意識到發生了不測事件。
在劫持剛剛發生時,2名使館的女工作人員從使館後窗爬了出去,成功逃走。還有2名男工作人員試圖從樓上逃走,其中一人成功爬到隔壁的辦公樓上逃脫,而另一個人跳到地麵後摔傷,沒有來得及逃走又被恐怖分子拖回使館。此外,再沒有人能夠逃走。最後,共有26名人質被劫持,其中有18名使館工作人員和8名其他人員,人質中有4名英國人,分別是警官洛克、使館廚師莫裏斯和2名來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
這些恐怖分子很快就向外界公布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他們是一個自稱“解放阿拉伯斯坦民主革命陣線”的組織(阿拉伯斯坦是伊朗境內一個以阿拉伯人為主要居民的地區,他們在以波斯人為主體的伊朗境內屬於少數民族,所以一直以來都在尋求地方自治),試圖以這些人質為籌碼與伊朗當政的霍梅尼政權進行談判,使其釋放被關押的92名阿拉伯斯坦自治運動成員。這6名恐怖分子的首領名叫昂·阿裏·穆罕默德,綽號“薩利姆”,27歲;其餘5人都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他們共攜帶3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1支阿斯特拉轉輪手槍和2支波蘭“蠍”式衝鋒槍,此外還有5枚手榴彈。
劫持事件發生後,英國方麵立即做出反應,首先抵達現場的是倫敦警方的特種單位,如D11警察射擊隊、特別巡邏隊以及C13反恐部隊等單位。談判專家也立即開始與恐怖分子接觸,被劫持的英國警官洛克則充當雙方之間溝通的中間人。但SAS並沒有獲得在第一時間處理事件的權力,他們甚至在事件發生時毫無所知。直到11時48分,1名已經轉入警察部門的前SAS成員通知了他們,他們才得知這一劫持事件。據說,還沒有等國防部下達出動的命令,SAS就已經出發了。
為了避開非常敏感的新聞記者,當天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的SAS特別項目小組(SPT)是分批出發的。SPT小組由1名上尉率領,共計25人,也被稱為“紅隊”,他們首先出發,作為先頭部隊到達現場;另一組與之進行輪流執勤的SPT也是25人,稱為“藍隊”。當晚21點30分,兩組SPT的50名隊員全部到達事發現場。
對峙6個日夜
正如上麵所提到的那樣,SAS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獲得處理這次劫持事件的權力,當時的指揮權仍然在倫敦警方手裏,而不是在對SAS擁有指揮權的軍方手裏。當時,英國首相、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對此次事件的指示是:對恐怖分子最終一定要繩之以法,但要盡可能與他們進行談判,哪怕談判數月,力爭和平解決危機。據此,英國內政部長懷特勞下令:隻要恐怖分子殺死2名以上人質,將考慮對使館發動攻擊,SAS應做好戰鬥準備。也就是說,SAS發動攻擊的前提是恐怖分子殺死2名以上人質。
SAS到達現場後立即投入相關的準_備工作,此次行動的代號是“獵人”。他們首先製定了各種情況下的應變計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不同事態。使他們感到幸運的是,伊朗使館的1位管理員在事發當天正好輪休,他對使館內部的構造和設施了如指掌。根據使館結構圖紙並在管理員的協助下,一個與使館構造完全一樣的模型(分為地下室和地上5層樓房)被建造起來,SAS隊員們開始在這個模型內進行演習。更重要的是,這位管理員提供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信息——使館1樓、2樓的窗戶都是鋼製結構,這就讓原有方案中使用大錘砸開窗戶的辦法不可能行得通,必須使用別的辦法打開通路。
與此同時,倫敦警方竭盡全力搜集情報。他們在使館隔壁房間的牆上用鑽頭打孔,然後放置竊聽器和針孔攝像機,監視使館內部的情況;為了掩蓋鑽頭工作的聲音,警方讓燃氣公司在使館附近地麵上打鑽,假裝進行工程維修,而且還通知希斯羅機場調度飛機起降在使館上空頻繁飛過。SAS還在使館附近建築物上安排了眾多狙擊手,他們也把觀察到的情況源源不斷地報告給指揮部。隨著警方談判專家的努力,先後有5名人質被釋放,其中一位名叫克裏斯·克拉瑪的BBC記者透露的信息對了解使館內部情況起了很大作用。克裏斯被劫持後突然病倒,經過雙方談判被釋放,他出來後向警方報告了恐怖分子的人數、武器配備情況,從而使警方掌握的情報更為準確。SAS在此期間幾次從隔壁房間到達使館的樓頂進行偵察,發現樓頂上有一個從裏麵鎖住的天窗。1名隊員試著把天窗玻璃上的防水鉛條拆下,並取下玻璃,這樣就有了一個可靠的進入通道。
另據被釋放的人質描述,首領薩利姆及其手下的5名年輕恐怖分子本來以為隻要1天時間就可以成為“英雄”,誰知事情拖了4、5天後還是沒有結果。這樣一來,薩利姆開始變得煩躁起來。終於,薩利姆在5月5日下午18時50分槍殺了1名人質,並且通過電話告知英國警方。英國政府隨即召開緊急會議,但內政部長懷特勞仍然堅持需證明有人質被殺後才能命令SAS出擊,因為他懷疑那幾聲槍響隻是恐嚇。隨後不久被殺人質的屍體被丟到使館門外,這是使館內名叫拉瓦薩尼的新聞主任的屍體。之後,使館內又傳出3聲槍響。至此,SAS發起攻擊的前提條件已經具備:1名人質確認被殺害,還有另外的人質可能被殺害(後來證明當時並沒有第二名人質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