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視域下的《美國麗人》電影文學價值
外國電影評論
作者:胡佳潔 萬濤
電影《美國麗人》是由著名導演山姆·曼德斯執導,凱文·史派西、安妮特·貝寧等主演,有夢工廠出品的著名影片,在美國第72屆奧斯卡的頒獎中,以最終獲得五項大獎的傲人成績而成為了最大贏家。該片展示隱藏在美國中產階級社會內部的種種引人深思的問題和最後的悲劇命運,電影中深刻地刻畫了以萊斯特和菲茨兩家為代表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內部成員間的破碎、虛偽、欲望、貪婪等種種“癌症”,對當代美國的中產階級來說具有啟示錄的意義,盡顯著濃重的黑色幽默。
一、 後現代主義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能將其和純粹的電影藝術混為一談,它是以電影文本的形式通過文學語言將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傳遞給讀者的文學形式。電影文學和電影藝術的關係是護衛前提而存在的形式,電影藝術包括很多部分,如導演的能力、演員的表演、攝影的手法、美工、配樂、編輯等都是其有機組成部分,但是這所有的因素的基礎就是電影文學的存在,如果沒有電影文學的存在作為電影藝術基礎,那麼就像無土之木、無源之水,根本不可能發展出電影文學來;反之如果隻是有電影文學的存在而沒有電影藝術的發展,那麼觀眾和讀者也就沒有機會在熒幕麵前看到電影文學的傳達了。筆者就在此對電影藝術的基礎,即電影文學做一番探討。
所謂的後現代主義電影文學,就是指後現代主義文化與電影文學的結合,這種結合創作出來的電影文學是一種影響廣泛的電影風格,與平常所說的電影類型和電影流派是不同的概念範疇。這種電影風格的形成源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受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影響,並且這種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影響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由於國際社會對後現代主義一直是沒有清晰統一的定義,所以這也就影響了我們對後現代主義電影文學的具體定義。綜合各方麵的討論,可以看出後現代主義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文化傾向,人們對其研究的開始比較晚,而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建築、文學、音樂、電影、社會政治學、哲學、甚至時尚等各個方麵,這也是對其界定難以把握的主要原因。它是預期相對應的後現代主義思潮的一種產物,在現代主義的母體內得以孕育,二戰之後從母體脫離後產生廣泛的影響。我們隻能在欣賞後現代主義電影文學的時候隻能透過一些典型的後現代主義文化的特征來判斷其對電影文學的影響,這也是在生活中其他方麵感受後現代主義文化影響時的著重點。
二、 《美國麗人》後現代主義視域下的電影文學價值
《美國麗人》這部電影是一部典型的後現代主義電影文學作品,其後現代主義視域下的電影文學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對後現代主義文化特征的融入和對美國當代生活啟示的方麵。所以,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要從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差異性、多元論、非原則化、非同一性等特征和其啟示意義方麵入手來進行分析。
(一)《美國麗人》後現代主義視域下的電影文學特征分析
1.不確定性的特征。在《美國麗人》這部影片中,後現代主義的不確定性特征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很多情節的設置和發展都是圍繞不確定性展開的,萊斯特和裏奇兩個家庭的生活軌跡是影片的兩條主線。在這種看似完美的生活背後充滿了危機與矛盾,電影一開始就呈現了萊斯特一家的民主美好生活,在這個家庭中,萊斯特和妻子卡洛琳都有穩定的工作,簡是她們唯一的女兒,他們住著帶有花園的別墅,是美國典型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但是在這個表麵看似溫馨和民主的家庭內部危機四伏,丈夫愛上了女兒的同學,妻子和一個富有的房地產上私通,女兒則與鄰居家的男孩相愛,在這種複雜的關係下,妻子和丈夫相互憎恨,女兒也憎恨自己的父母,家庭成員內部的分裂和衝突使這個原本看似完美的家庭充滿了仇恨和衝突,每個人都在壓抑自己的欲望和本能,但這也正是火山爆發前的征兆,隨著每個人都開始為欲望的滿足而尋找解藥,道德淪喪危機的出現就在所難免。每個人在生活中似乎都已經找到了慰藉,觀眾可能會以為生活會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可是影片中的故事敘述又一次打亂了我們的預想,最後在萊斯特幡然悔悟想為家庭的真正改變而做出努力時,卻被女兒男友的父親殺害,卡洛琳被不確定的人物富商拋棄,而女兒和男友則被認為是殺害其父親的凶手。和萊斯特家庭相比,另一個裏奇的家庭有著這種相似的特點,表麵看似完整家長式專製統治的家庭,實際上卻蘊藏著陰鬱和罪惡的種子,手槍、納粹、毒品等這些暴力和恐怖的符號是這個家庭無法擺脫的陰影。一切想象的完美都隻是假象,每個人都在被自己肆無忌憚的欲望牽著走,而將道德拋諸腦後,在生活中迷失著自己,卻做不出任何的有效的改變。影片在結束時給觀眾講出這樣一個道理:生命的真諦往往是掌握在那些我們最蔑視的人的手中。雖然萊斯特最後從迷失中醒來,但是隨著生命的終結一切都戛然而止,人們搞不懂到底是生活軌跡在何時何地出現了偏離才導致後來發生的不幸,而這需要人們在經曆生活之後才能體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