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廣西有一個長壽村,那裏的百歲老人看上去個個都精明強幹,耳聰目明,甚至還能跋山涉水,一點兒衰老的跡象都沒有,年過百歲還從事農活勞作。人們在對長壽村的百歲人感到驚訝的同時,也在思考:是什麼讓他們年過百歲還依舊身體康健,精力充沛呢?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長壽和他們的生活環境不無關係,同時,也與他們常做農活、家務、與人為善和豁達的心胸是分不開的。
在現代,很多子女都認為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到老了就應該在家裏享享清福。而事實上,一味地呆著容易給老人心裏成造影響,我們不應強迫老人做我們覺得對他們有好處的事,而忽略了他們真實的需求,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意願,按照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心願從事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是有益處的。有人做過調查,幾乎所有的長壽者都是活到老,做到老。俗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
“用進廢退”不僅是生物進化的規律,也是人體健康長壽的秘訣。古今中外,很多的長壽者都驗證了“勤勞者長壽,懶惰者短命”的道理。這是因為勞動能增強肌肉的力量,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從而能夠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大腦保持正常的功能,並協調關節的靈活性。
更確切地說,一個人的衰老程度不僅取決於生理年齡,更取決於心理年齡。因此,每個老人都應該保持人老心不老的精神狀態,經常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我不老”。以年輕的心態去過每一天,以充滿朝氣的姿態去工作、生活。
溫馨提示
我們在注意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還要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要多抽時間定期與老人進行溝通,從而能夠及時地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要,並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客觀條件的變化,適應這些變化,調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樂觀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用積極健康的心態來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