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魚燉豆腐好處多(1 / 1)

鈣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人體中的鈣元素主要以晶體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我們身體中的礦物質約占體重的5%,鈣約占體重的2%。身體的鈣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約占總量的99%,其餘1%分布在血液、細胞間液及軟組織中。如果人體的鈣元素缺少,將會對整體的機能產生很大影響,所以,一定要經常檢查體內的含鈣量,缺鈣時及時補充,人一生中的許多階段都需要補鈣。現在市場上補鈣的產品特別多,琳琅滿目的補鈣產品雖然增加了人們的選擇,同時,也讓選擇變得更加困難,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其實,我們身邊含鈣量高的食品比比皆是,不僅補鈣效果好,而且對身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例如:牛奶、豆腐等,其中的鈣和蛋白質的含量都極其豐富,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鈣質。其實魚和豆腐一起吃最能補鈣。一碗香噴噴的魚頭豆腐湯,湯濃香溢,色白如奶,魚和豆腐鮮嫩。最為突出的是它的補鈣功效,魚頭含鈣和磷比魚肉更豐富。豆腐含鈣、磷豐富,油脂攜帶維生素D,最適合孩子食用。

豆腐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還有很高的食療藥用價值,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傳統優良食物。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不盡如此,豆腐還能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糖類、碳水化合物、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豆腐中還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體虛及貧血病人常食豆腐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豆腐雖然營養豐富,補鈣效果好,但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製食用量。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魚是“密集型”營養物,不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容易消化,是人們喜愛的食物。尤其適宜老人、幼兒和病人食用。魚類含有一種含硫氨基酸叫牛磺酸,它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有利防治動脈硬化。牛磺酸能促進嬰兒大腦發育,提高眼的暗適應能力,因此,牛磺酸現已作為嬰兒食品中的營養物,比如,放入嬰兒奶粉配方裏,使奶粉營養更接近母乳。魚類蛋白質含量高達17.3%,磷、鈣、鐵、脂肪、維生素D等營養素含量也很豐富。

雖然魚和豆腐中都含有蛋白質和鈣,但二者中所含的蛋白質和鈣又是完全不同的,豆腐的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蛋氨酸是含硫必需氨基酸,與生物體內各種含硫化合物的代謝密切相關。當缺乏蛋氨酸時,會引起生長減緩或不增加體重、食欲減退、腎髒腫大和肝髒鐵堆積等現象,最後導致肝壞死或纖維化。對身體健康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造成巨大的傷害。賴氨酸可以調節人體代謝平衡。賴氨酸為合成肉堿提供結構組分,而肉堿會促使細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往食物中添加少量的賴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與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進食欲、促進幼兒生長與發育的作用,為幼兒成長提供動力。賴氨酸還能提高鈣的吸收及其在體內的積累,加速骨骼生長。如缺乏賴氨酸,會造成胃液分泌不足而出現厭食、營養性貧血,致使中樞神經受阻、發育不良。這兩種成分在魚肉中卻較為豐富。魚肉的蛋白質中丙氨酸含量較少,但丙氨酸在豆腐中含量較多,二者搭配取長補短。另外,豆腐和魚一起吃,對人體吸收豆腐中的鈣能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提高鈣的利用率,豆腐中鈣的含量雖然多,但是單獨吃並不容易被人體吸收,會造成不必要的營養浪費,而魚中普遍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並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將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提高二十多倍,減少了鈣的流失。另外,魚肉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豆腐蛋白質中含有大量大豆異黃酮,兩者都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一起吃對於冠心病和腦梗死的防治很有幫助。

豆腐和魚搭配的吃法非常多,最常見的就是燉湯,因為操作方法簡單,又能很大限度地保護豆腐和魚中的營養成分,因此,被許多人喜愛。豆腐魚湯的做法非常簡單,在下鍋時先把魚頭煎好,再放入水和豆腐,以及其他一些調味料,用火慢燉,燉好時湯汁為乳白色,濃似鮮奶。豆腐非常滑嫩。女性用鯽魚和豆腐燉湯還能起到養顏的作用。

溫馨提示

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雖然是完全不同的病變,但二者的發病基礎卻都是因為缺鈣。所以,患了骨質疏鬆要補鈣,患了骨質增生也要補鈣,充足的鈣質會幫助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的患者恢複,也能對沒有上述兩種疾病的健康人群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通過補鈣,刺激血鈣的穩定,降低血清鈣含量,增加骨鈣含量,最終達到既防治骨質疏鬆、又防治骨質增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