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西醫治病也講究忌口(1 / 1)

忌口,是指病人在治療用藥期間,或在患病過程中,需要避免吃某些食物,比如,在配中藥的時候,醫生經常會叮囑一句:服藥期間不能吃辛辣生冷的食物,所以,不少人認為,中醫才講究忌口,而西醫則無必要,其實,西醫也是講究忌口的。西醫的保健觀點很少提出某一種食物的好與壞,而隻講究均衡的搭配,在總能量的控製下選擇食物即可,至於是豬肉,雞肉,或者是牛肉,隻要其營養成分符合要求就行。

在食物的分類上,西醫通常是按照食物的營養成分來區分的,如主食類包括大米和麵食等,兩者營養成分相差無幾,因此,吃麵或者吃飯並無太大區別;又如肉類,主要用於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等,需要用豬肉來提供蛋白質,或是吃雞肉,抑或是牛肉問題都不大;對於蔬菜和水果,西醫中的禁忌就更為少見了,所有的蔬菜、水果都可以隨時變換食用。

動脈硬化、高脂血症患者需忌食肥肉、魚卵、動物內髒等,比如,西醫建議此類患者需要降低總熱量來控製體重,利用主食來提供熱量,忌用單雙糖食物,如蔗糖、葡萄糖等;少用動物性脂肪,如肥肉、雞皮等,減少動物內髒的攝入量,多吃蔬菜水果等。而肝膽疾病患者應忌食脂肪多的食物,水腫病人則應忌食多鹽飲食,肛門疾病患者要忌食辛辣食物。

皮膚病患者,特別是過敏性、瘙癢性等皮膚病患者,例如:銀屑病、蕁麻疹、濕疹皮炎、神經性皮炎、瘙癢症等,其發病有不少與飲食有著密切關係,飲食上更應注意,故須根據具體情況禁忌煙酒,忌吃牛、羊、魚、蝦、狗肉及蛋、麵粉製品等“發物”。

一些皮膚病患者,如酒糟鼻、痤瘡、脂溢性皮炎等病,皮脂分泌旺盛,應限製多脂、油炸及多糖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

一些較難治愈的疾病也要注意飲食,例如:白癜風病人,急需補充酪氨酸與酪氨酸酶,以合成皮膚的黑色素,而酪氨酸的活性又與銅、鋅、鐵等元素有關,故病人應補充上述各種微量元素,而應少吃青椒、番茄、柑橘、柚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忌口”都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病人及其家屬應遵照醫囑去做,但也不必將忌口隨意擴大或絕對化,以免造成營養缺乏、抵抗力下降,甚至影響治療和康複。

平時生病喝中藥,總是要講究忌口,而吃西藥似乎就沒這麼講究,其實,西醫和中醫對於疾病都有忌口,隻是西醫在忌口的要求上明顯比中醫少,因此,很多人沒有感覺到西醫會特別指出有什麼需要忌口而已,但在治療疾病時應該注意。

在中醫的觀點中,各種食物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如寒熱、補泄等,即使是同一大類的食物,如肉類中豬肉和雞肉也會有功能的區別;同樣是水果,蘋果和西瓜就可能導致身體的不同反應。

溫馨提示

中醫的食物禁忌明顯多於西醫,很多人都會因此認為西醫沒有食物禁忌一說。在處理疾病時,西醫一樣存在食物禁忌,隻是中醫、西醫的理論不同。

中醫、西醫各有自身的食物禁忌,兩者各有其對食物的功能要求,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將兩者進行好壞的對比,因為兩者來源於不同的理論觀點。